• 人文是什么?

    导读:“人文”是什么?即便读过书的人,恐怕也未必说得清楚。

    据报道,在绍兴文理学院,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竟用了3个星期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 同学们都觉得很惊讶,“人文”我懂啊。可当梁晓声问“人文”是什么时,学生却回答:“我认为典型的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 “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是啊,是该问问自己:除了“以人为本”这个说得多做得少的口头禅,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

    为了说明“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 次在法国,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着外交部的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断地从后窗看着我们的 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我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我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

    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下来 了,下来一位先生,对我们的司机嘀咕了几句,然后回到车上,把车靠边,让我们先过。我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他说,“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 边,这不公平!”而且他还说,“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就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想起远去异国的侄儿讲过的另一个故事:一 次周末休闲,兴趣盎然地随一位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的台湾同胞去悉尼近海捞捕鱼虾。每撒下一网都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位同胞总要一番挑拣,然后将剩 下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侄儿不解地问,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

    那位同胞平静地回答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去海里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 家法规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侄儿道:“远在公海,谁也不管你啊?”那位同胞淡淡一笑道:“处久了你就知道,在这里,不是什么都非得要别人来提醒, 来督促。”

    两则故事,大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

    “人文”就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它关乎公平、正义,在最朴素的层面,人文就在我们寻常生活,就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人性的质地中,就在每个人心灵的细胞中。

    想想有多少时候,不需要别人提醒,就知道检点自己的行为,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尽可能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言及此,想起了龙应台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国”。

    现在补经济课,补科技课,补法律意识课,都不错,但最需要补上的是“人文”这一课吧。


    文:网络 图:摄影欣赏

    原野

    2014/4/13 22:11:59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