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的“羊油炝辣子”和火炕炉里烤的黄干馍馍

    奶奶的“羊油炝辣子”和火炕炉里烤的黄干馍馍

    我从小身子弱,胃口不太好,有些挑食。

    小时候,记忆中的美食不是很多,奶奶做面食(如面片儿,那时也是高粱面、玉米面为主,掺入少量的颇为稀罕金贵的小麦面)时的汤料,就是她老人家拿手的绝活,羊油炝辣子。

    这道美味的调味品,说来似乎很简单,少量炼制的羊油,少许很辣的本地产的红辣椒切成细丝,少许的盐、醋等调料。我感觉最难掌握的是火候,奶奶在小铁锅里的羊油炼炙得快冒轻烟时,把早已准备好的红辣椒丝、盐醋等调料迅速往锅里一倒,只听“嘶啦”一声,满屋子里又香又辣的味道,让人瞬间满口生津,食欲暴增!

    一碗粗粮为主的面片儿,本来不太好吃,只要调上奶奶的少量“羊油炝辣子”,立刻胃口大开,一碗“美食”很快下肚。

    后来,我尝过许多人做的“羊油炝辣子”,不是有些羊膻味儿,就是辣味不香,反正自从奶奶去世后,这道美味,再也无处品尝了。

    也许是当年作为老城关号称“万八老财”最不受待见的女儿练就的“祖传秘方”,抑或奶奶在下嫁穷困、憨厚的爷爷后,在艰难的生存环境里,苦中作乐,摸索出来的一道美食绝技?反正,在我生活过来的半个世纪里,这道美味,至今无人能及!

    我小时候,还有一美食,至今念念不忘,就是火炕炉里烤的黄干馍馍。

    在晋西北的河曲县,我小时候,家住南元西楼口。那时,家家都烧火炕炉子。

    在前炉子和后炉子之间的过道,人称“猫儿窟子”或称“猫儿巷”。

    在这个“猫儿巷”里,当前炉子的炭火黑烟已去,只剩少许殷红炭火余热时,在相对狭小的“猫儿巷”细绵发白的炉灰上,铺上一层雪白的16开作业本纸,纸上放上一两个白面馍馍,或预先切成薄片的白面馍馍片,然后盖住前炉盖子,让这火炉里的“文火”慢慢地把馍馍或馍馍片烤黄。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是细活儿。需要极大的耐心等待、守候,适时地把向前炉的一面馍馍前后调转,以便馍馍均匀烤炙,馍馍片则需上下翻转,目的也是让馍馍片均匀烤炙,直至馍馍从外到里都成为金黄色,馍馍片也成上下一片金黄或稍带一点焦黄,这样的馍馍才叫黄干馍馍。

    这样烤出来的黄干馍馍,又香又脆,养胃制酸,经久耐放,远比烤箱里烤出的馍馍或馍馍片好吃。

    记忆中,干姥娘、乳母、生母、养母,乃至于后来成家立业后的爱妻,都在那个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里,给我吃过黄干馍馍,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乳母和生母给我烤的黄干馍馍最好吃,这种美好的印象,至今念念不忘,感恩至极!

    一个通体金黄的黄干馍馍,很多时候,需要守着火炉,等待数小时或更长的时间,需要不时查看炉中的火候和馍馍烤黄的程度,耐心地等待和翻转,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火热温暖的爱心啊!

    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吟诗道:

    一块馍馍炉中藏,文火徐徐里外黄,

    人言馍馍脆又香,谁知大爱暖心房。

    近意堂主,2020年12月29日(庚子年冬月十五)3时许作。

    附图,我手机随拍选。

    2020/12/29 6:48:11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