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故乡这口水井

    【品乡愁-高安】

    品乡愁

    这次春节回家,我特意来到故乡这口废弃了近二十年的水井旁,足足驻立了上十分钟。望着一池黄色锈迹斑斑的死水,我的心情有点沉重,思绪就不自觉的蔓延开来,追忆这口水井过去的辉煌历史和点点滴滴。

    从我儿童时候记事起,这口水井就已经存在。我想应该是在修建万峰水库时就修建了这口水井,水井的年龄应该还长我几岁。听说水库是在上具世纪五十年代末修建的。算起来这口井陪伴我一起走过风风雨雨二十多年。

    这口井位于水库堤坝下面中间部位,水库旁边有个村子叫大边尖,所以这口就叫大边尖井。这口井距离我家尖石窝大约400米,从尖石窝在这口井挑水必须经过大边尖这个村子。

    这口井的井口是个长方形,井体是个长方体,井的四壁都是用石头加水泥砌成,井的井壁中下部有几个出泉水的口子,泉水就源源不断的从那几个口子流出。井口长约1米2,宽约1米,井深约1米6。井的左上角有一缺口,一股如大拇指粗的泉水不断的从这里溢出。

    这口井的水清澈见底,喝到口里清甜爽口、韵味流长、沁人心脾。在附近地区的水井中小有名气,我能喝到这么好的井水感到骄傲和自豪。这口水井供养着周边十几户60多个人。

    一根扁担、两个水桶、两段绳索是挑水的必备工具。我是家里的长子,挑水是我的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好像从我8岁能起就挑水,最开始时是用小桶挑半桶,后来挑满小桶,再后来是用大桶挑半桶,最后我长到了14岁就用大桶挑满桶水(一担大桶水有100斤左右)。

    在这400米的挑水路途中有一段上下坡路,我不能一口气把一担水挑回家,一般我在途中至少歇一次。读小学和初中阶段是我挑水最频繁的时段,在外地读高中的以后挑水的次数就少了。

    父亲长年在外教书,只有星期日放假才回家。父亲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挑水,父亲常常一口气连挑三次大桶水,中途不用歇息,把家里的大水缸装满,能管个好几天不用挑水。而平时都是我下午放学后挑水,我挑的水不多,只能管个一二天。

    平时这口井足以供养着周边几十号人绰绰有余,但在大年三十那天下午到傍晚那段时间就有点供不应求了,挑水的人太多导致水井水位下降很低,因为这天大家都抢着挑水,把家里的水缸填满,因为初一是没人挑水的。

    这口井水质优良,冬暖夏凉。夏天井水凉爽,喝一口从口一直凉到心里,凉得痛快,凉得舒服;冬天水井口常常氤氲一团白色雾气,天气越冷雾气越浓,喝一口井水心里暖洋洋的。井水当然是新鲜的喝得过隐,挑回的井水放了过长时间就不怎么好喝了。

    我只要路过这口井旁边,不管是渴了还是没渴,我都要亲临这口井并喝上几口井水,以解对这井水之馋,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因为这井水对我太有诱惑力了,太好喝了。我喝井水不用瓢也不用杯子,有时自己蹲下来用双手做成一个漏斗形状就直接舀水往嘴里送;有时就躺在井沿边,把头伸进井里直接用嘴狂饮几口。

    可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流行在自家房前打井,为了用水方便,不少家庭开始在自家房屋前打井,到这口井挑水的人不是很多了。我家也不例外,在自家的偏房里也打了一口水井,后来在水井房里还修了个小水塔,接上了水管,用马达抽水到水塔里,我家里也算用上了“自来水”。

    我不知道这口水井是不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失宠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到后来这口井就不出水了,活水变成了死水,留给人们太多的遗憾和失落、追意和怀念。这口井也就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这口水井供养了我,陪伴我一路走来,一起成长,给了我无穷无尽留恋和回味。400米的挑水路上洒下的辛勤汗水和留下的一串串脚印让我难以忘怀,我将永远铭记它。
    2013/2/15 20:53:30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