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与美食二

    去大理前看过特色美食推介,砂锅鱼、烤饵块和乳扇名列前茅。

    这次在玉洱路将近尽头处,看到街边一大姐,推着一辆车,走进看到车上烤炉设计很精致,而且酱料有品多,烤架上正烤着建水豆腐,问:“有烤乳扇和饵块吗?”,“烤乳扇五元,饵块十元,”大姐爽朗回应。

    乳扇是将牛初乳加入木瓜酸加温,经过搅拌成凝块,并用筷子迅速撑成扇子状晾干,吃的时候可烤可炸。饵块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而成,可烤热后加入其他食材卷起来吃。

    大姐将一块圆粉皮和一条乳扇放入铁架子上,说道“要慢慢烤才好吃。”

    就那么一烤,园粉皮胀了起来,颜色发白,变成面膜样的东西,只少两个眼洞。乳扇受热开始卷起。

    车头的各种酱料,酸甜苦辣都有,大姐在乳扇上压入一根竹签,扇面涂上咸料。在饵块面膜上涂上红芝麻将和腐乳,铺上冬菜和麻辣酱,最后加上一节油条,把面膜一包,下面一折,装进纸袋。

    打好包后要找吃的地方,抬头一看,大姐身后巷子有一小块LED招牌,写着“农家饭庄”。入内见有三几桌食客,店老板热情招呼我坐下,并上了茶。他们招牌菜是砂锅鱼,看了价钱一锅48元,二话不说就吃它了。

    先来一瓶“风花雪月”啤酒,拿起饵块一口咬下,爆汁,还好有纸袋兜着,要不烫到手。牛乳被烤香很有嚼头,配着咸酱吃挺有风味。

    相传以前大理城有一位在大酒家的跑堂,名叫张小三,他经常把客人吃剩的菜装进砂锅带回家,有一天他的家人正巧从洱海捕回一条鱼,于是将剩菜和鱼一同烹煮,居然发现滋味鲜美,小三受到启发,开了专卖砂锅鱼的饭店,从此砂锅鱼流传至今。

    吃过饵块和乳扇后,砂锅鱼上桌了,满满的一大锅,用的是鲤鱼,配料有炸肉丸、云腿片、鸡肉片,板豆腐、豆泡、豆皮、腐竹、冬菇,木耳、红萝卜、时令青菜等等。先尝了一口鱼汤,少油少盐没辣味,怎么会与粤菜那么相近呢?再尝鱼肉,细腻而不“削”,味道鲜,不得不向老板竖起大拇指大赞!打开一瓶古城里买的白族特色雕梅酒,吃喝的不亦乐乎,最后要抱着肚子离开。

    第二晚还想再吃砂锅鱼,这次找到一家在旅行社卖过广告的牌子店“妈妈的味道”。店子不大,装修别致,看到人气不错,在最后一张空台坐下。大理的鱼是洱海出产的弓鱼最为出名,其实就是生鱼,这餐就决定吃它,价钱要比用鲤鱼贵上30元。上菜后用汤勺一捞,大失所望,弓鱼连半条的分量也不够,搭配食材也比昨晚的相去甚远。

    出门在外,容易遇上这样的情况,平常心对待就是,只是以后再看到旅游网站的推荐,要多留个心眼。亏点小钱还不是多大事,那种被瓮中捉鳖的感觉,容易令人不爽。

    2018/4/23 16:10:55
举报不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