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园(四)
窗外,绵绵不断的春雨淅淅沥沥的下过不停。天,灰蒙蒙的,气温很低,开了空调,看了会书,感觉精力不能集中,书也看不下去了。于是,倒了杯红酒,边喝边对着电脑发呆,漫无边际的想着心思。 每次从老家回来,我都会有这种状况,似乎是不写点什么感慨一下,整个人就不能从这种情绪里剥离出来。 公历二0一九年一月二十三日(农历腊月十八),回了趟老家,参加崇福庵建庙庆典暨庙会,这个日子值得纪念一下。 崇福庵历史悠久,早在康熙年间,我们的先祖就在这里建庙立碑文,题名“崇福庵”。嘉庆年间,皓月等大师先后圆寂于此,其墓冢在庙宇左侧的山冈上,与青山同在。建国前后,亭子岭原主持僧昌意大师在此主持,香火十分旺盛。后来,僧昌意大师调离,无人管理,逐渐荒废。曾经,我们父辈就有修复崇福庵之意,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崇福庵三面青山环抱,门前是一片竹林,长满野草的台阶、石凳、石柱和石佛,以及模糊不清的碑文记载着这里昔日的昌盛和曾经历经风雨变迁的印记。屋后有两口山泉水井,井水清澈见底,掬于口中,甘甜如饴,还是原来的那个味。水质没有任何污染源,绝对的原生态。一个供人食用,一个供洗衣服和浇菜园子。阳光穿过松树林照射在黄色的墙体上,熠熠生辉,温暖和煦。这里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汽车的鸣笛声,唯有林间鸟儿欢快的鸣叫声打破寂静,愈发彰显出这里静谧安宁。
竹林东西两条大道,东边大道通往我们老屋。这条路,记录了我们童年时期的心路历程,崇福庵实际上也是我们童年时期的避难所。大伯退伍后和大妈住在崇福庵。69年的一场山洪瀑发,吞噬了我们的家园,也给我们蒙上了心里阴影,极度恐惧洪水。那时,只要连续几天下雨,我们方坪稍大些的孩子就不愿在老屋住了,背上书包,掖下夹双布鞋拼命似的逃往崇福庵,直到天晴才回到老屋。 这次,我们姐妹们重聚崇福庵,聊起儿时趣事,我们对崇福庵都是如此的感动,内心充盈着一份感恩的力量。我们在篝火边嬉笑打闹,其乐融融,完全忘记了年龄,用自己的情感同化着生活。自从父母去世后,每次回老家,都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熟悉的人越来越少,熟悉的场地不复存在。一切都在变,有些东西变的面目全非了。心灵的游荡,归程的茫然,挣脱不了某种思想上的禁锢,一直在努力寻求一处内心的安定。 从《方坪之家》建群,众议重建崇福庵,集资筹款,着手工程实施(农历二0一八年三月初一破土动工),不到一年的时间,庙宇竣工。方坪之家众兄弟姐妹们齐心谋划,周边乡邻们也积极响应,伸出援助之手,得以让崇福庵重新在这青山绿水中福佑乡邻。崇福庵的重新问世,它承载了我们对家乡的深情、对父辈的怀念、更多的是诠释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真正含义。
注释:方坪是我们老屋的名称,《方坪之家》是我们方坪三家众兄弟姐妹们的群名。2019/2/12 19:55:23
举报不良信息
丰子在水一方H♚
高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