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伤情曲,几多离恨绪
一首伤情曲,几多离恨绪——山峰鸿影 一首《灞桥柳》曲的余音绕梁,总会撩动灵魂深处的惆怅。一唱三叹的韵律,总能勾起隐藏心底的心伤。 由陈小奇、吴颂今创作,张咪原唱的歌曲《灞桥柳》问世以来,久唱不衰。不仅是词韵合一的完美堪称经典,更是契合了人们的精神情感,与之离情别恨;绵绵乡愁;伤春悲秋的情绪涌流而共鸣。从歌词:“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哪深秋。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它怎样在我脸上留。”以及“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并非只是一杯酒。啊……灞桥柳。”不难看出词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极具古典风雅的词句构思,与词曲韵律的巧妙结合,才让那些一往情深的无限感伤,俗世无奈的万般愁苦,得到涌潮般的宣泄。 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切愁绪似乎因桥柳而生,因为古老的灞桥是离亲别友的地方,许多文人墨客为此写下不朽词章,如宋代诗人陆游就有“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的名句.在文人墨客的亲历以及浓墨重彩的渲染下;古老的灞桥烟柳已深深地烙上了伤情的烙印。无数别离的泪水洒满灞桥两旁,随同岁月沧桑的河水一起流淌。桥边的垂柳绿又长,那万缕飘浮的柳丝,似佛祖的尘拂,却不能拂去人世间愁苦的烟尘;如游丝,却又不能系住远航的船舟。从歌词当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古人折柳依依惜别时未语泪先流的场景,那“折柳依依”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车马尘烟声远,仍然翘首凝望的凄然。待到长长的柳叶遮住早已模糊的泪眼的时候,那颗游离酸楚的心伤,随同飘飞的柳絮慢慢散去后,回过头来,再把无尽的念想化作期待的意念与守望寄语桥柳。 流光易逝,斗转星移。追寻离别友人的脚印再次来到灞桥时,已是物是人非。 我们很难想象古人在那通讯与交通极其落后的时代里;是怎样承受那份离亲别友的思念煎熬,那份望穿秋水的苦苦等待与守候;那份“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的心境。还有那空对月,独酌酒时的苦涩......。 现代人虽不及古人艰难困苦;出行不再是孤帆野渡,思人时有微信百度,但也有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无奈与乡愁。日子好过了,但又多了伤春悲秋的理由。作者正是抓住了人性的欲望与柔弱,以及俗世的无奈,借桥柳之势,秦腔之韵,烘托渲染,成就了这一旷世之作。 人们喜欢《灞桥柳》歌曲,从问世到现在,久唱不衰,历久弥新。那是歌曲里有人们最原始、最真挚、最朴实的情感;有古今皆同的离别场景;刻骨铭心的凄凄画面。歌里可以听到古人离别折柳时的无限伤感;也有有情人依依不舍的低语呢喃。有现代人无奈的苦等孤守长叹,也有身不由己、忠孝两难全的呐喊。有出走半生,归来不少年的绵绵乡愁,也有如花美眷不敌逝水流年的感叹……。【灞桥柳-刘紫玲】2018/12/20 15:19:15
举报不良信息
山峰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