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屋

    我家的老屋,坐西朝东,傍山而建,土木结构的普通农舍。墙体是就地取材,用抗雨水能力很差的红土夯起的,椽柱是杂木或杉松。屋顶盖着薄薄的瓦片,杉木门窗。

    老屋始建于1967年二月,这是看了父亲当年的《记工簿》知道的。翻开这本子,上面记载着当年好多的乡亲叔侄和亲戚朋友的帮工,有十几天的也有三五天的。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老屋的宅地是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山坡地,旁边有几畦种地瓜木薯杂地。当年建住房,挖平地基是件繁重而艰巨的劳动。

    挖地基靠锄头一块一块地挖,肩膀一担担地挑,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那像如今用推土机挖掘机不到半天就完成。那个年代就流传这样的俗话:起厝“一吃,二瓦,三站”。吃饭是第一件大事。自己要吃饭,帮工要吃饭。在仅靠生产队分得的每个人二三百斤淡谷的口粮。每一口饭都得从一家人的口粮节省下来。

    屋顶的瓦片也是件大事情。老屋盖的瓦片是父亲利用农闲季节和他人合伙挖瓦窑烧制的。烧制瓦片柴火是父亲一担担从山上挑回来。母亲也不易,那一年大哥十六岁,只有大哥可以帮父母的忙。那年我才六岁,大妹还未满周岁,需要照料,母亲还怀着二妹。在煮饭靠柴草的日子,一天要煮那么多人的饭菜,也够她忙乎的,够辛苦的。

    难怪阿妈在世时,父亲要起新厝时,阿妈说,我煮起厝饭都煮得怕了,你要起厝等我死了再起。真的直到阿妈死了,父亲才又起厝的念头。还有帮工辛苦了就任由他们站着。可以说,父母是费尽千辛万苦,才和他人合伙建造起半个大厅两房的土墙厝。以后省吃俭用又扩建三间土墙厝。

    几十年岁月风雨的无情磨蚀,如今老屋老了。屋顶瓦沟里长满青苔,瓦片也好多的破损。红土墙壁抹起的草泥脱落了,露出一道道缝隙。椽柱和门窗,到处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屋后的墙体更是被风雨侵袭的沟沟坎坎,有的椽子角子瓦片也掉下。当年挖地基留下的两丈多高斜坡上长满了茅草。我于88年分家自建四间土墙厝,96年又翻建为水泥混凝土的砖房。小弟也建了新厝。侄儿在城里买了商品房。老屋只有父亲和哥哥在那儿了。

    2011/12/27 12:53:18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