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小面(重庆色彩记忆续5)

    一部《嘿 小面》的专题片,把重庆平民小吃推向了全国,观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虽然我处于“一饱百无味”的晚餐之后,但口中不觉盈满了唾液,上海的表姐在网上说,她看这个片子,也是“清口水打湿衫”的......

    走了全国很多地方,很难发现一种小吃会给当地的民众形成如此的情结。对于重庆人来说,火锅是城市名片,也是饕餮大餐,现在已经全国开花,没有重庆火锅的城市恐怕屈指可数;而小面,久离家乡的重庆人会产生魂牵梦绕的情绪,这说起来仿佛有些危言耸听,但,事实如此,不信你可以问身边的重庆人。

    个中缘由,该是悠长而绵缠的。

    从记事起,记得我家旁边新华路和筷子街接口的地方,就有一家私营的面摊,(那年月,私营的摊档本来就鲜见,卖面的绝大多数是国营或集体的食店),每次经过那摊档,都会听见老板娘吆喝:二两八分~二两八分~~~~(小面一碗二两粮票、八分钱),老板娘四十左右,干瘦白皙,齐颈“梭梭头”有些花白,灰色布装外罩白色围裙(重庆人喊围腰),在锅中腾起的水雾中出没,感觉有几分仙气.......

    ,原木案桌上依次排列着姜水、蒜水、葱花、酱油、榨菜粒、油辣子、花椒面等各色调料,一个斜置的木盘中,挨个摆放着事先称量好的二两一团的面条,三张方桌,各方一根长凳,都是原木的,没上任何漆水,桌上都有一只竹筒,歪歪斜斜插着七八双竹筷。对于吃货的我,这一切无疑是有很强的吸引力的,但那个年月,家家的经济都不宽裕,加上离家很近,多次要求都被老妈否决,理由都是:到家就有饭吃,要吃面我给你下。 终于有一次,我遂了这个愿望!那是我感冒发烧,吃不下去饭,饿了有两天了,躺在床上起不来,把老妈愁怀了,左思右想,忽然灵机一动,对我说:磊娃子,我去给你端碗面要得不?我点点发烧烧得晕乎乎的头,老妈立马拿了个大碗出了门。

    十分钟后,一碗热腾腾的面放在我面前,我挣扎着半坐起来,先是挑出一根,放进嘴里咀嚼,然后就风卷残云般呼噜噜把这碗面吃完,连汤都喝得一滴不剩,吃完还伸出舌头舔舔嘴,然后就出了一身透汗,当晚感冒就好了......这大概就是我作为重庆人对小面最初认识。

    几十年的人生之路走的磕磕绊绊,也算另类的风生水起,小面给我留下各色的记忆。

    读中学的时候,我参加市中区少年体校田径队的训练,那时候物资紧张,营养跟不上,老妈每周会让我去大溪沟一家国营食店吃一顿面,那家食店的有个员工是是老妈的学生家长,每逢我去,就会在我的面碗里加料,现在看来也许不值一提,但那时候,一碗面里多加两小勺油,算得上是了不起的照顾,那阿姨还因此引起同事的不满,.........

    当年解放碑人民饭店小吃部的豌豆面、八一路的担担面算得上我吃面生涯中的奢侈品了,万县的表姐上重庆来,带我出去打牙祭,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两家,然后腆着肚子,打着饱嗝,踌躇满志的牵着漂亮表姐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也许就靠着这一周两碗的小面,长成178的大汉。

    成年以后,学会做饭,在家也潜心研究小面调料的制作和配比,但,尽管调料无比“高级”,加入调料的顺序、比例与市面上有名的面馆一丝不差,做出来的小面味道始终与他们有差距,这个原因找了很多次,至今没能找到。

    所以,我也无一例外地成了重庆小面的追捧族,外出久了,那种对小面的情结,会滋生,膨胀开来。

    2013/12/27 11:45:32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