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湖山水

    苏堤虽长,终有走尽之时,本欲去龙井喝茶,"龙井茶,虎跑水",一生难能几回品,惜天色已晚,只能作罢,拱手相别,相约下次再游。

    至此,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老僧以为,苏州固然是曲水流巷,小桥人家,吴侬软语,庵里桃花。却及不上杭州那一湖山水,二堤垂柳,三秋桂子,满岸香风,更有那一茶一水,令人倾倒。与苏州相比,杭州多了一份王者之气,虽说仅不过是半壁河山,却也承载了大宋的皇家风范。

    老僧曾数游西湖,此次得去杭之便,旧地重游。自下塌处打车,十元钱便到湖滨路,至下车,西湖已在数步之外矣。西湖岸边仍然是游客众多,来往不绝。湖水呈酱紫色,多白沫,近堤边垃圾随水沉浮,甚是无趣。凡是稍为有名的景区,必定是游客蜂拥,西湖也概莫能外。岸上的长椅本供游人休息所用,一把可容三人。

    却有人独占之,坦腹横卧其上,旁若无人。更有游人把长椅当餐桌使用,摆开快餐盒子,张开血盆大口,狼吞虎咽。湖边的古树侧卧于湖水之上,为保卫古树,特在湖中打桩,以木桩撑之,使其不倒,古树根部严重风化,便以泡沫石膏仿树纹以补之,旁有告示,"严禁攀爬",一些游人为了照相,对告示视若不见,登树而拍。如此种种,大煞风景。

    过湖滨路便到断桥,旁有一碑,"断桥残雪"。老僧以为西湖十景中以断桥残雪最为无趣,若非许仙与白蛇那一段神话,那有资格跻身十景之列。平湖秋月,上有一联,"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有月最宜秋"。虽有不工整之嫌,却也将平湖秋月四字镶嵌其中。步过平湖秋月,便到孤山,老僧以为,西湖风景精华在孤山与苏堤之中,素为老僧所爱。

    孤山虽小却集山水,人文,历史于一身,首先见到的便是"白苏二公祠",二公不仅诗文为西湖留名,更有二堤造福人间,此自不用老僧再饶舌了。边行边歇,走走坐坐,映入眼帘的便是省美术馆,正在举办沙孟海书法展,老僧滥竽充数,附庸风雅,便进馆欣赏。

    沙老乃著名学者,书法泰斗,书法、篆刻俱炉火纯青。行草苍劲古朴,似拙实巧,写到酣处,满纸游丝枯墨。老僧以为,蝇头小楷明显不如行草功力深厚。在西泠印社大门右侧,有"印人书廊"四字,为启功所书。字体圆润秀美,绵里藏针,柔中带刚。有人曾评启功书法有甜媚之嫌,如赵松雪。

    清时傅山曾评赵书"恶其人则恶其书",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他的为人。"熟媚绰约,自是贱态",这明显是对人不对书。傅山书法横风斜雨,倾侧欹斜,“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若论成就,似乎不敌赵雪松,一向对赵雪松尖刻的傅山,到了晚年也给予高度评价,"赵厮真足异,管婢亦非常",此为中肯之言。

    在博物馆里,有成百小学生,年令约十岁上下,在老师带领下参观。只见小学生满院乱跑,叽叽喳喳,噪音盈耳。真怀疑老师的智力,面对"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越窑,看着锈迹斑斑的"商鼎周彝,汉篆秦炉",孩子们到底能欣赏些什么?

    博物馆原本是清幽安静之所,面对千年古物,不免要发思古之幽情,突然之间如进鸡犬之室,满耳杂音,老僧忙不迭抽身而退。出得馆门,只见迎面走来一窈窕女子,秀发披肩,婀娜多姿。一见之下,先是一惊,后是一奇,再是一喜。

    惊的是莫非眼花,奇的是无巧不成书,喜的是他乡遇故知。芝麻掉到针眼里的事发生了,遇到的竟是同乡美女,老僧旧识,相对哈哈大笑,击掌相庆。同乡来杭公干,得闲时一人独游西湖,刚巧老僧也无伴,请同游,美女欣然从之。

    于是结伴同行,挽臂而走,绿萝傍苍松,青丝依白发,也是一景。初时老僧独游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如今有美女相伴,大是不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只觉青丝拂面,暗香盈袖,老僧佛门戒律甚严,自不敢造次,暗念佛号,以除心魔。

    至苏小小墓,上覆"慕才亭",亭上有联数对,大都为仰慕追思之意。不料身边美女樱口轻启:"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老僧闻之,刮目相看。

    老僧以为西湖山水与人文历史并重,或许是人文胜过景观,若对西湖人文毫无所知,面对一湖山色,满目奇观,顶多是隔靴搔痒,浮于表面。西湖的一水一树皆有故事,刚过苏小小香冢,就到了武二郎之墓。英雄美女,相邻而居,不知在武松眼中,苏小小是何等女子?是怜香惜玉还是辣手摧花?君且自忖。

    那苏堤的一路垂柳,满目翠绿,老僧一直深爱之,一道苏堤将西湖一分为二,上有四桥相通,游船从洞中而过。苏堤湖水清澈,与湖滨路大为不同。漫步湖边,只见湖中画船如织,湖心数岛浓萌叠翠。湖边有垂钓者,一人数竿,老僧拿起一钓客鱼篓,鱼少且小。西湖本有大鱼,前几年老僧亲睹有人钓起十数斤重的鲤鱼。

    可能为阴天缘故,气压低,鱼儿不喜觅食,故上钩者聊聊无几。善钓者钓者之意不在鱼,在于那份心境,那份自得。面对那万顷湖水,有鱼无鱼早已置之度外,单看那清波拍岸,垂枝拂水,已觉心醉神迷矣。行不多久,只见满目旧荷,时值深秋,那荷是半绿半枯之间,"留得残荷听雨声",其实要听雨声,何须残荷,何处不能听。
    2010/11/4 19:52:07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