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想做个土豪

    事总是人做出来的,成与不成,人的自身努力与能力占一半,环境跟运气占一半,少一样都是困难。

    比如做豆腐,技术很重要,当把我还在用柴灶尖底锅做十斤豆用了半天时间讲给每天以百斤为单位的网友听时,他们笑了,我脸红了,这个努力吧,半天时间都不停歇,还没有算上第二天早上起来卖的时间,可人家是怎么做的?效率高,技术高,销售额高,算技术,算能力。也就是说,再努力奔跑的蜗牛也抵不上一脚解放鞋啊。

    运气,当技术达不到的时候我就指望运气了,当然,它就像天边飞过的大雁,有时候不甩你,有时候兜头一片白黄之物,有时候头顶盘旋三圈,明明是要拉的节奏了,抬头一看,飞走了。心情好的时候,豆腐很漂亮,心情不好,豆浆都是糊的。卖豆腐,有时候你认为这个人昨天前天都没买,今天一定会要点,可人家说了,上星期买的还没吃完呢,我一惊,这是在说我好话还是坏话?

    还好,后来他说怕上火冻冰箱里镇镇。有时候你觉得某人这辈子都不可能跟你交易了,谁知刚擦肩而过他却把你叫住称了两斤。有时候突然一声叫唤把我从摩托车的轰鸣中提出来,我熄火对着周围的房子东张西望,等了一会没人,想自己肯定听错了,再点燃,又一声叫唤,我又熄火,这下子看清楚了,人家是在喂鸡撒米。

    至于成事跟环境的关联,最明显的就是人不多的地方,豆腐做多了喂猪都不吃。

    30岁之前不知道村头村尾何家何户,自打做豆腐卖后,许多人也都混了个脸熟,地方相应的走了不少。

    留在村里的人不多了,外迁的打工的,剩下的不是没有能力出去就是年迈病弱,我常常在感叹,放着青山绿水不守,怎么都一窝蜂凑城里去呢?

    后来也就想通了,城里教育质量好,医疗购物什么的都方便,生活多元化,密集的人群与喧嚣的闹市适合人群居的天性,相反,农村的生活节奏慢,久了没有活力,医疗教育等都没有城市好,发展平台就更不用说了,这样一比较,似乎人往人口密集的地方迁徙就正常了,然而今天看到一个电视记录片说,人在事物和人口都密度大的地方容易产生焦虑,时间久了会生病并加速死亡的时间,也就是说,人们在用过速消耗生命的代价去换取更好的向往。

    看完这个记录片我不禁静静的沉思了三秒,关于活力与生命的话题最近都很关注,最重要的,是我到现在还没搞明白,我这么忙碌的生活在这样一个人口凋零节奏缓慢的农村,到底算哪一个范畴?
    2013/9/27 16:46:58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