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阳各街道名字的由来

    咸阳各街道名字的由来,长知识了中山街,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因为位于咸阳县城中间而得名中街,1912年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之名命名为中山街。西接西宁街,东至南阳街北口。解放后曾名革命街。

    北平街,公元1547年前建设,因位于县城北平门内直通该门而得名。解放后,曾改为反修路、北大街。北起人民路,南至东明街。

    南阳街,公元1547年前建设,因位于县城南阳门内,并直通该门故名。北起中山街、东明街相交处,南至渭阳东路。解放后曾名向阳街。

    西宁街,公元1547年前建设,因位于县城西宁门内,并直通该门故名。西起乐育南路,东接中山街。解放后曾名革命街。

    东明街,公元1547年前建设,因位于县城东明门内,并直通该门故名。西起南阳街北口,东至清渭楼。曾名中山街。

    仪凤东街,清乾隆十六年(1715)前建设,因位于凤凰台之东故名。西起凤凰台,东至北平街。曾名鱼池巷。文革期间曾名文革东街。

    仪凤北街,清乾隆十六年(1715)前建设,因位于凤凰台之北故名。北起人民路,南至凤凰台。曾名北极宫。

    仪凤西街,清顺治元年(1644)建设,因位于凤凰台之西故名。西起永绥街,东至凤凰台。文革期间曾名文革西街。包括太白庙巷。

    仪凤南街,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建设,因位于凤凰台之南故名。北起凤凰台,南至中山街。曾名经阁巷(因临近尊经阁)。文革期间曾名文革南街。包括曹家巷。

    花店巷,明永乐十年(1412),三原、泾阳、咸阳、兴平、礼泉等地大量种植棉花,土布销往外地。清嘉庆二十年(1815),咸阳境内棉花交易繁盛,咸阳花行集银两万余两,在咸阳县城建设会馆。此后,花业更趋兴旺,远销甘肃、四川、山西、河南等省。花店巷建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因位于花店会馆之侧故名。解放后曾名跃进巷。西起北平街,南接东明街。

    法院街,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设,原名潘家巷,民国时咸阳县法院位于该街,故改此名。西起北平街,东至抗战路。曾名东红街。

    潭道巷,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设,因该小道内原有一小水潭故名。西起花店巷,东至西道巷。

    东道巷,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设,因该巷道紧邻东城墙,是东马道巷的简称。曾名迎旭东巷。北起法院街,南至渭阳东路。

    西道巷,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设,因位于东道巷之西故名。曾名迎旭西巷。北起法院街,南与东道巷相交。

    谷家巷,清乾隆十二年(1747)建设,因谷姓居住得名。西起凤凰台,东至北平街。解放后曾名移风巷。

    辘轳把巷,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设,因该巷弯曲如辘轳把而得名。解放后曾名立新巷。西起北平街,南与花店巷相交。包括马王庙巷。

    甜水井巷,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设,因位于甜水井之侧得名。西起花店巷,东至西道巷。解放后曾名联盟巷。

    易俗巷,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设,原名财神庙巷,该路北侧有财神庙,1956年以移风易俗之意更名。西起仪凤北街,东至北平街。

    吴家楼巷,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设,由北平街往西,因位于吴姓居住的玄阁楼之内得名。曾名半截巷。解放后曾名互助巷。

    果子市街,该街因原为城内经营果子的市场得名,民国二十年(1931)建设。北起勤俭北巷,南至中山街。解放后曾名向阳街。

    勤俭北巷,西起勤俭西巷,东至北平街。原名涝院,曾名幸福村。解放后,因当地群众克勤克俭改变面貌而得名。约清顺治元年(1644)建。

    勤俭东巷,北起勤俭北巷,南至中山街。约清顺治元年(1644)建。

    勤俭西巷,原名肋子缝巷,言其窄狭,因位于勤俭东巷之西而得名。约清宣统末年(1911)建设。北起勤俭北巷,南至中山街。

    仁义巷,明万历元年(1573)建设,因位于张飞庙之侧,以桃园结义之意得名。曾用名营门巷、团结巷。西起县门巷,东至南阳街。

    县门巷,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设,因位于咸阳县衙门前而得名。北起中山街,南至渭阳东路。

    学道门巷,明洪武四年(1371)建,因位于文庙和县学门前得名。北起中山街,南至渭阳东路。解放后曾名友谊街。

    清泰街,清乾隆十四年(1749)建,因位于县城清泰门内并直通该门而得名。北接永绥街,南接渭阳东路。包括西马道巷、肋子缝巷。解放后曾名反修巷。

    永绥街,清乾隆十四年(1749)建,因位于县城永绥门内并直通该门而得名。北起人民东路,南接清泰街。包括上坡巷。解放后曾名永红街。
    2017/6/8 7:38:07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