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淡的乡愁,浓浓的年味

    【故乡-祖海】

    故乡

    马年的新年钟声余音渐失,时光已至二月初春。漂泊的游子异地他乡过年,思乡念亲之情可想而知。淡淡的乡愁一直萦绕在心间眼前梦里,挥之不去,欲罢不能。以致有两三个月未写只字片言,委实辜负了关爱支持着我的知心亲朋们。

    我要走出这包围着我的重重乡愁,融入到充满亲情友情的空间 来,和朋友们一起欢笑,一起分享。我今天就说说故乡浓浓的年味吧。记忆里过年是那么期盼,那么幸福哦。早早的几个月就掰着手指计算还有几天过年了。当年岁月虽艰苦,却年味十足。

    至今仍怀念那时的快乐,那时的美食美味。离开了故乡,离开了亲人,再也品尝不到那美好水土,至亲至爱的人们耕作精制的美味食品了。也许是经历的沧桑改变了我,也许是绿色食品原味的远离。人生中总有很多的也许哦。

    准确的说一进入腊月就是年了,忙碌了一年的父老乡亲就在为过年而欢快的做准备了,平整街道,庭院。清扫院落,房间。人们脸庞上都洋溢着淳朴而真诚的微笑。话语也多起来。老人们都说一进腊月每一天都是好,也就是说黄道吉日。结婚嫁娶的都是在这个月进行。

    喜庆的锣鼓,欢快的唢呐几乎每天都响在耳边。那时的鞭炮也觉得格外好听呢。空气里飘散着美酒佳肴的浓郁的香气。吃了腊八粥,人们就更忙了,洗刷平时用不着的锅碗瓢盆和盛过年蒸炸食品的器具。

    记得当时好多现在都看不到的用苇簚子或荆条,绵柳条编成的篓子。取而代之的是塑料制品了。因为当时生活困难,只能在过年期间才享受一下。人们就从二十左右开始 在灶台边忙碌着。平时吃的是纯地瓜面或高粱面,玉米面的窝头,见不到白面的。

    过年就先蒸些有四分之一白面的发面干粮,吃起来那么香甜哦。接着就蒸些同样面的包子。就是白菜或水萝卜馅的,只放些油盐也胜过今天的这肉那肉馅的味道了。还有那用地瓜红小豆大枣一起做成的豆馅,也是过年的主要美食哦,至今梦中也想吃呢。

    最后才蒸些又大又圆白面馒头,用来走亲访友的。二十八九的乡村时空飘溢着肉香和烹炸的油香,几乎家家煮肉,烹炸。那时猪肉要比牛羊肉贵,肥肉要比瘦肉贵的。至此才算告一段落了,家家狭小的房间放满了美食,大多数要吃到元宵节以后呢。

    也奇怪了,有时过年的食物放到二月二,甚至清明都原味不变的。值得一提的是家家那么重视门口的大红对联,乡亲们在集市上精挑细选红纸,还有的买些绿纸,黄纸,用来写横批。

    在生产队时,我很小就 喜欢看村里的书法家们写对联,他们在桌后写,我就一边看一边往前拉写好的对联,写好后小心翼翼的平稳的晾在地上,生怕墨汁流到别的地方。中学毕业后我也加入到写对联的队伍了。每年春节前都要忙十几天,乡邻们成群结队的送来红纸。我们就废寝忘食的书写,一天十几个小时不离书桌。

    看着乡亲们喜悦的拿着对联离去,再看到贴在门口的洋溢着喜庆的对联,心里就充满快乐。除夕夜家家点上了红蜡烛,庭院里高挂着镶嵌着明净的玻璃的灯笼,里面红蜡烛跳动着闪烁着欢快的光芒。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是那样温馨,和谐。欢声笑语不断。正房墙上都悬挂着写满列祖列宗的主谱,前面摆放着美酒佳肴,点燃着三柱高香,香烟袅袅,红烛闪闪,饭香,菜香,酒香,烟香。充满整个房间。溢出到天空,幸福的亲人啊。亲情啊。

    是夜,发小好友们举杯畅谈,情谊绵绵。有时要串好几个酒场呢。除夕是故乡最美好的夜晚。景美情浓。这一夜,有多少亲人彻夜不眠,促膝畅谈哦。也有睡一会的,最迟三四点就都起来了。鞭炮声此起彼伏,那是人们在吃年夜饭呢。

    在家里给祖宗拜完年,给长辈,给父母拜年,接着就走出去到年长者家去拜年,不管本族同姓或否都要进门拜年。拜者受拜者都喜笑颜开。端详亲抚,嘘寒问暖,祝福感谢。递烟倒茶,瓜子糖果。我村是一大村,现有两千多人。

    且居住分散,一次拜年下来要走近三四里路,跪拜不下千次。呵呵,累并快乐着。天亮了,也基本拜完年了,人们都开始忙着走亲戚了。有的一天要走几家,还要走到初五六呢。初七是我们当地特有的节日,送火神。我在出外几年各地未有此俗。

    傍晚人们陆续走出家门,拿着绑好的柴草火把。老人们都在村口观望,年轻小伙子,孩子们雀跃着欢呼着,点燃火把高举着走向村外,夜空下一时火光点点,煞是壮观。就像电影中红军队伍行进在夜间。有的送出一里多路,有的一直送到黄河岸边。
    2014/3/4 21:35:20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