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

    有个冬天,奶奶想吃油条,而油条只有镇上国营单位炸,只卖一早上。刚学会骑自行车的三姐,不到五点就去镇上排对挨个买油条,可还没到个,眼睁睁油条就卖完了。第二天四点姐就起来了,冬天夜一片漆黑,姐还是买不上。这样一连五天没买成。父亲急了自己夜里三点,迈了大步去镇上终于买回来油条,奶奶如愿吃上了。

    最可敬的是父亲出去挖河,到一个三间房的地方。一天晚上工地晚饭改善伙食吃油条,那可是稀罕的美餐。 父亲领了油条,没舍得吃一口而是小心裹好,急忙步行几十里地,连夜给奶奶送到了家。半夜喊醒奶奶,父亲看着奶奶香甜的吃着,心里欣慰的笑了。顾不得累又连忙回到工地已是雄鸡报晓了,一夜不睡就为了奶奶吃个差口啊。这件事成为了佳话,留传四邻八村……

    ,,,;《劳苦一生》

    父亲为了家受尽了艰难,尝尽了苦酸。孩子小父母老一家十来口,就是父亲双肩担负着温饱。母亲为了分担,带幼小的孩子去队里劳动。辛苦节俭,到年底还是不够队里的粮食钱,。那时,我国处在最困难的时期

    不许自家做饭,要到队里吃食堂。这是父母最困难的时候,勤劳的父母忍饥饿,把每顿饭只领一个不足拳大的小窝头分给不懂事的孩子吃。

    老年的母亲常说:’你们的父亲饿的受不了就喝碗淡盐水充饥,把饭省给老小啊。苦干苦俭的才没让你们多受罪。唉,,那时的日子真苦啊,上有老人下有小。你们是女孩,不能做劳力,难为你父亲了……!

    ,父亲不会骑自行车,年轻时没有,有也买不起。陪父亲一生的就是手拉车和一副副挑筐。烈日炎炎父亲光着黑红的脊背,挑着菜筐,去十几里外的,菜园少的地方去卖。来回步行回来就很晚了。

    父亲六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用手拉车从早上出去卖菜,到晚上也没有回来。我们和母亲万分着急,可是又没法联系。别说我们女孩,就是哥哥也没法出去找。只有焦急的等,猜测着。一直等到十一点多,父亲总算回来了。

    我们一边给父亲端饭,一边埋怨父亲不该回来这样晚。家里不放心,卖不了就算了,至于拉着菜跑走三十多里地去卖么?来回走就几小时啊,几个钱的菜值得这样么?父亲说,‘菜不能不卖啊,苦点怕什么。 ” 父亲吃了饭,坐在炕上把口袋里的一大把零散纸票抓出来放在坑上。一张一张,一角角的分类。最大的票不过两元还有钢嘣,,总共不过二,三十。劳累的父亲一脸的满足,欣慰。

    父亲一生走的路早超过了几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为卖菜贵点,父亲把大白菜收了,放到菜窖里。不辞辛劳的用手拉车,拉着去到天津市场卖。家到市里一百二十里,往返二百四十多里还拉着菜,三天一趟啊,可见父亲如何急步如星的赶路,带着水和干粮在入冬的夜里奔波。

    我的父亲吃的苦是现在人所不理解的。甚至是不信的。

    《 善心助孤寡》

    父亲善孝为先,乐于助人。我家对门,是一个孤寡老人,我们喊他六爷。

    六爷是个老中医,文化大革命受牵连,被停职、年轻时有妻和一儿一女。

    早年妻亡,女儿远在上海,离婚独居。儿子考上好大学,可是在运动中大脑受了刺激,精神有了问题、和六爷一起生活。

    六爷也生性古怪,招不得人,老了生活遭受艰难。

    记得那年冬天,母亲早早做好饭,第一碗父亲给六爷端去,热呼呼玉米粥给老人身心送去了温暖。

    腊八节,我记得很深刻:母亲盛了一大碗少见的白米饭,又盛了一碗肉菜,也是第一碗送到六爷眼前。

    父亲在气味很难闻的屋子里看着六爷香甜的吃完,又给斟了水,才拿了碗回来。母亲给父亲端上饭菜说‘快吃吧,今天怎么这半天才回来哪?’父亲悠悠的叹息道,“唉!六爷看到饭菜哭了,老了没人侍奉真不行,连吃饭喝水都艰难哪’。 说着父亲流了泪“唉!以后咱多添碗水,抓把面。以后就管着六爷吧,只当是咱的老人。贤孝的母亲也含泪点头。

    在那个冬天,父亲早上给六爷倒马桶脏水,端饭,如同自己的父亲一样的照顾。在新年将近的时候,六爷离开了人世。临终时拉着父亲手,满脸不舍看着父亲,颤巍巍的已说不出话,安静离开了人世。

    还有一户老夫妻,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外村,一个在本村,老两口没什么经济来源十分节俭。我家的菜常常分给他们,那次父亲把姐姐买的香蕉给他们送了几个,父母都没有舍得吃一口。还有瞎眼大娘,到现在还老提起,困难时候父母怎样的帮过她一家。这些父亲从没说过一句,都是乡亲们流传和我亲眼目睹的,深深刻在心里。

    《 心态乐观,自强知足》

    父亲艰难中养育了老小一家,供出了学业有成的叔父。可是城里的叔父儿女双全却一没养祖父母的老,二没有接济苦度岁月的哥嫂,爷和奶在时,叔父偶尔来一次给奶和爷爷带几块农村少见的蛋糕和二斤粮票,算是孝敬了,,不曾给我们带过什么,。

    父亲及时的把蛋糕放在小蓝里吊在屋梁上,防止我们偷吃。定时给爷爷奶奶自己吃。叔父的到来,父母欢天喜地尽心款待。临走还拿了农产品让叔父带上,把用来换油盐的鸡蛋给他们带上。尽管这样,爷爷奶奶离世后,叔父一家几乎不和我们来往了。

    哥哥姐姐结婚时,给他们写信,不仅人没有来,连点心意也没有,是怕我们沾他们吧。后来断了联系,联系他们也不理,村里的年轻人都以为我没有叔父。年节时,父母还会念叨他们,也不免怪他们就这没有手足情。

    直到二十年后的一天,突然收到叔家的第一封信,我的叔父胃癌晚期。听到这个恶信,善良的父母已忘了叔婶多年的绝情。泪水连连,晚上接的信,凌晨四点,一夜不眠近七十的父亲急急匆匆步行赶往火车站。

    顾不得七点多村里有车送,坐了早上第一次快车赶往天津。人将死心也善,在我们一大家站在叔父床前,二十多年的距离浓缩成了悲伤和心疼。父亲紧紧抓住满脸愧疚和泪水的叔父,说不出话(我打着字,沉浸在如潮的回忆中,早已泪眼迷离,叔婶啊太无情,势

    利,等生命的尽头,才懂的最重是血肉亲情的力量,)

    每个人都是一脸泪,久盼的亲情终于回归,却相聚在即将生死离别。

    父亲不停的给叔父整衣角,用手帕掸床和身上尘土。融进了深深的疼爱,叔父一直在泪中感受哥哥关爱,安详离世…。

    晚年的父亲用超人的力量走过一次次生命关口。

    七十五岁,父亲第一次因病住进了医院,。脑渗血和瘀血,两种病交替。父亲昏迷就靠输氧维护生命,。住院一月,有些好转了的父亲执意出院,家人医生劝阻无效只好回家。 父亲躺着不能动,头一动就呕吐,几勺奶粉都喝不下。可是父亲默默地不说话,几度的虚弱和呕吐。让父亲感到了生命的尽头,。开始想亲人,那时我的儿子不到十岁和我去看父亲,看到躺着闭上眼睛的父亲,我的儿子喊了声姥爷就哭了,父亲喊了声云胜啊,也哭了。

    这样病重的半月后,父亲却战胜了病魔,奇迹般的好了起来。凭着顽强的意念,对生命的留恋,对母亲的牵挂,慢慢的恢复了健康。

    父亲今年八十五,又重病了两回,多病复发,刚有好转非固执出院,不顾医生和家人阻拦和病情复发的危险。

    我们懂得不是父亲不想治,怕我们花钱误工啊。父亲把一切苦难都压在心里,从没为自己活过一次。家人不爱吃的,父亲说,他最爱吃。家人爱吃的,父亲从不爱吃。一粒米,一菜丝,就是掉在地上,也会捡起来放在嘴里。我们说,那点不能解饱,掉在地上就不要捡了多脏啊。以前我们这样说父亲很生气会斥责,现在我们都中年了,也不好在训教了,只有用不满的眼光看我们,照样放到嘴里,颤微微走开,,。

    父亲不管多难多痛,外表乐观,不愁,不悲,一天乐乐呵呵,母亲老来体弱多病,都是父亲努力的照顾,家里收拾的干净整齐。八十多岁老是穿衣服干净,屋子利索,能自理从不让我们照顾。我们给洗衣服,父亲就把脏衣服藏起来,。这两年大件的衣服和窗帘都是我去拿来自家洗洗,洗后抽空送去。

    随身的单衣仍是父亲自己洗。每天做完家务,父亲出去溜达溜达,逢集日父亲早上吃完饭收拾完,就拿了篮子颤巍巍步行赶集。买了菜在给母亲拿药,离集五里地步行要两小时。早上去回来过了已过了中午,回来放下东西就做饭,母亲爱吃的,父亲都不舍得吃。母亲不愿吃了或是坏了,父亲才吃不舍得扔。

    父亲一生吃了很多本该扔了的坏食品,却从没病过。 父亲曾自责没有给我们好生活,可是父亲给了我们全部心血和疼爱。教我们正直、道德与品格,父亲没有文化,没有豪言,平凡普通的农民却有高尚品德。一生宽厚孝道,不势力不攀权,扶弱怜贫,施恩不图报,人恩记在心。这样品德和正义就是孩子们财富,您的孩子们也都是不欺贫不奉贵不溜权的有品德的人,愿老父亲天国仙班成正果。一直想给父亲写颂歌,可是不知从哪写起。

    今天父亲节,不由想起父亲辛劳艰苦的几十年,如今已成了记忆。

    《少年父亲》

    父亲的少年时代的生活极其贫困,爷爷体弱,在生产队里干一天挣几个工分。尽管节约又节约的生活,还是维持不了一家人温饱。学龄时期的父亲也渴望去学堂,可是家里的艰难,还有喊着上学的叔父,驼背的爷爷。我的父亲把学梦只能是深深的藏在了心里,默默的扶起了这个家。从此田间地里,多了一个小小忙碌的少年。

    父亲十五岁时,爷爷几乎丧失了劳动的能力。两个姑姑已出嫁了。父亲过早的撑起了家,还供着叔父上学。 十七岁那年,娶了从小父死母离,和大娘长大的母亲。我的父母在艰难的岁月里,忙碌着,勤俭的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

    《父爱如山》

    我小时候,农村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年复年脸看黄土,背朝天的劳做着维持温饱,维一的娱乐就是看电影。那时公社偶尔就来村里放几回电影。

    每次村喇叭一广播“《社员们,今天都早吃晚饭,晚上看电影,》顿时家家赶紧做饭,孩子们高兴的欢呼着跳着,我的父亲便会早些从地里回家为我们安排坐凳。冬天时,父亲怕我们冷,细心的用麻布口袋装上几袋碾碎的麦秸,扛着长凳,送我们和母亲看电影。到了放映的地方,选好位置,放下长板凳,把母亲手里小棉被铺在凳子上,看着我们坐好,又回家拎来装满麦秸的袋子。

    把我们脚放在口袋里,在用麦秸围住小腿和脚,看到我们暖暖的坐好,沉浸在影剧情中,父亲就回家干活。估计差不多演完了在去接我们,回家路上我们姐妹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给父亲讲剧情。回到家还叽叽喳喳的说个没完,父亲认真是的听着,和我们笑着,一边干零活。而我们钻进父亲早焐好的,热乎乎的被窝里,很快的进入梦乡。

    我的父亲有着慈母一样的疼爱细心,不由的记忆又回到了童年……

    冬天的晚饭后,母亲忙针线,父亲就先给我们捂被窝。等我们躺下了被窝暖暖的,父亲把火炉搬屋里给我们挨个烤鞋垫。小小的火舌欢快的跳跃着,映着了父亲慈祥的脸,把我们穿的鞋和袜一双双在小土炉子的火苗上烤干。我们都是汗脚,一天皮下来鞋袜是湿的。 父亲一边细细的烤着一边讲故事,我们几人象待哺的乳燕,趴在被窝里,和做针线的母亲,听的津津有味,笑声不断 。

    每到过年父母最怕的就是我们生病,因为过年才有白面和肉。记得我那次生病,从年前到年后,发烧不愿吃饭。父母拿来好吃的哄我,希望我能吃口。病中的我心里满满的就是吃不下,整天蔫蔫的躺在炕上。父亲只好一份份的给我留着,等病好了在吃。父亲和母亲却不曾吃过一口!想起来做儿女的真是愧对,从不想过父母的辛苦,只知道天经地义的享受着父母的无私的奉献。

    《孝心流传》

    父亲的孝敬老人是四里八村都有名,在那个年代,吃的是窝头和咸菜,过年和来客,喜,丧,事,才能吃上白面参了白玉米面的馒头,这样的馒头叫带假的馒头。过年敬奉给天地神 位的馒头才是纯面粉做的,叫净面馒头。 母亲做几个馒头给爷爷奶奶在屋里吃,我们在外屋吃窝头。

    幼小的我们吃着饭,眼睛不住扫向爷和奶的小桌,爷和奶也总会在饭后,从身后拿出来一块馒头分给我们。有一次,奶奶给我留了半个肉包子。我高兴的不舍得吃,用牙一点一点蹭,想要留住这稀有的美味。这时父亲回来了,一眼看到了我手中的包子。

    先是埋怨奶奶不该留给孩子吃,说她们小吃的时间长着哪。而后看着我惊慌的小脸说,‘’以后不许吃,让给奶奶吃,听见么’? 我惊慌的不敢说话。父亲凑到包子跟前,假装着,呸,呸,两下,我哇的哭了,在也不吃了。

    虽然父亲就是吓我,无非是不让我争奶奶的饭,可就从那开始,我和肉绝了缘,在不吃肉食。如今,当家人相聚小宴的时候,母亲看着素食的我心疼,就说,:“都是你爸啊,怕你奶奶给你留吃的,装着给你包子上啐口水,你真就不吃了,” 父亲满面愧色,低头不语如做错事的孩子。

    包子事件后,父亲在吃饭时,就坐在爷和奶桌前,看着老人把饭吃完才回外屋吃。这样爷和奶不能在留了,可是父亲不知,爷和奶还是想法在支父亲去盛饭的空档里,依然会把馒或饼迅速往身后一塞。给我们偷放一块,盖上早预备好的衣服。等没人的时候偷偷给我,我溜到外边去细细的吃,在也不用担心让父亲发现了 。

    农村隔几天有个集市,以便买卖交流。那时每到集日,奶奶就会去集上卖草帽。草帽都是从地里打的那种草,刮了草皮,一家人晚上的手工副业。集市这天母亲早早把草帽系成一溜给奶奶装好,奶奶吃完了就背着徒步去五里以外的集上卖,到晌午就可回来。可是父亲不等奶奶回来,就先一步放下农活,去村口外等候。为奶奶擦汗,提东西,过路的村里人都说奶奶有福生了孝子。
    2013/6/17 20:24:37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