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短暂生命中,用真心真情去享受生命,珍惜生命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死亡之际就是灯熄之时,但如果能心静如水地仔细想想,其实死亡并不是上帝对我们的惩罚,有一句名言说到;人从一生下来到死去,这中间的过程,就叫幸福。是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鲜花和掌声,有欢乐泪水和痛苦,而我们为了追求那醇美如酒的欢乐,就必须忍受撕心裂肺,生离死别的痛苦。

    常常以为我们已经看惯了生死,但是当听到一个亲人,友人,邻居患了不治之症惑离世的消息,我们还是会惊愕,会悲伤,顿感生命的无常,人生的变数多么无力掌控。

    从此,那个常见或不常见的面孔,就再也找不到了,难免有一丝恐慌,有一丝飘摇无助,想抓住一点什么来慰藉一下自己,才惊觉身边的一切都如风里的沙,时间里的水,匆匆漏去,急急流走,瞬息幻变,你抓不住的,你依赖不得的。如果你一意孤行地想倚靠,那么离别,伤痛,失去,望眼欲穿地等待,就会如藤依附,如影随形,一颗钢铁制造的心也会千疮百孔。

    佛教如何看待死亡呢

    (一)寿尽而死:这就是一般所谓的寿终正寝,好比灯油燃烧完了,灯火自然就消灭了,一般人所期望的延年益寿,其实也有上限。人命在 呼吸之间,到头来还是黄土一抔,所谓“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虽有迟速,相去曾几何 时?”意思是说人寿有限,在劫难逃。

    (二)福尽而死:经上说:“世人无知生死,肉眼无知罪福。”一切众生的寿命像水土的气泡一样,气散则灭,自己所有的福报一旦挥霍尽了,自然就会人死神去。这就和千金散尽的富翁沦为乞丐,终久会饿死、冻死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意外而死:就是一般所说的“横死”,是本来不应该死,因为遭受意外,回避不及而身首异处,例如:战死、车祸亡故、被人刺杀,以致于被虎豹豺狼咬噬……等,都是事先难以卜知的,俗语说:“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就是形容这种变故。

    (四)自如而死:前三种死都是不可预料、不能自主的,而这种自如的死法,却是可以把握、能够自主的,也就是佛门中“生死自如”的境界。佛教里面有很多修持深厚的古德,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以世缘法量的圆满和合为荼毗,不受一般生死大限的钳制。例如东晋的道安大师,就对身命坏终的情况操持自如,他在建元二十年的二月初八日,在长安五重寺里郑重集合了全寺的徒众,到大雄宝殿上礼佛、诵经之后,就平静的宣示:

    “我要去了!你们应该如往常一般的为这个阎浮世间弘扬佛法,为痴迷众生端心正命!”

    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对于生死,庄子有很多很多相似的故事,比如说他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那么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没有觉得说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他也不觉得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怕,他说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庄子的这种豁达去穿越生死大限,也许在今天是比庄子那个时候更重要的命题,因为庄子那个时候物质太贫瘠了,人的选择太少了,所以活下去会变成一个单纯的愿望。而今天的人可能拥有太多的富足,在抉择的迷惑中反而会不堪重负,也就是说抉择过多,人生之累相对也多,所以在当下,不仅是抉择生与死,外在的这么一种选择,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灵中让多少有价值的生命能够真正活下去。


    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其实这是我们每一个凡人可以企及的境界,这也就是庄子在今天的一个解读。


    图文;网络 收藏;长发飘逸
    11/15/2017 4:01:26 PM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