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诟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亦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咒,得阿藐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密咒,即说咒曰 :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意远旨深,千古传颂的玄妙经句,就出自心经,全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它和金刚经一样在佛界广为流传,是大般若经的一部分,并被认为是600卷大般若经的心髓。而大般若经由唐玄娤翻译,号称“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其作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它的中心思想主要说明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性空,指佛说的一切法(即一切现象)都没有实在的自性;幻有,指一切法虽然自性空,但并非虚有,假有的现象仍然存在。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觉悟解脱。 般若经的核心思想是“空”。但佛教所说的“空”非一无所有之“空”而是“缘起”说“空”,即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条件的产物,都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条件具备了,它就产生了;条件不存在了,它就消亡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念念不住的过程,因此都没有自性,无自性故“空”。 大意般若智慧已达自在境界的菩萨,修行超越生死的无上智慧时,真实地看到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全是空的,没有不可变的实体,一切痛苦灾难随即可以消除。修行者呀,形体与空无异,空与形体无异。形体就是空,空就是形体。感觉,思想,行动,意识,也完全相同。修行者呀,所有终极的东西,都是空的模样,即无所产生,无所消灭,无所污染,无所清净,无所不足。因此空里面没有形体,也没有感觉,思想,行动,意识,更没有眼,耳,鼻,舌,身体及心,也没有形状,声音,气味,味道,可触摸的东西及心所认识的一切。没有视觉的世界,也没有心所识知的世界。
没有迷失,也没有迷失的穷尽,没有衰老及死亡,也没有衰老及死亡的穷尽。没有痛苦的根源,也没有消灭或达到痛苦的方法。没有所知,也没有所得,因为一无所得。才能达到菩萨超越生死的无上智慧,不受思想蒙蔽而成智障碍。因不受思想蒙蔽而成障碍,才可没有惊恐之心,离开一切足可使人迷乱的东西,达到永恒幸福彼岸。
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所有成功修行者,均凭此无上智慧,达到最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境界,因此,达到彼岸的大智慧是最神圣的准则,最光明的法器,至高无上的真理,无与伦比的规范,真实而不虚枉,所以要达到无上智慧,就应该诵真言,真言为:去吧!去吧!与我们一起同行到智慧的彼岸,为修我佛,赶快用行动成就无上正觉吧。【发愿文-王心雅】
【心经-华语群星】
【回向-如是我闻】2013/7/5 15:29:33
举报不良信息
妤嫣静若幽兰༺ 雅致女人༻祝福你一生☀ 亚琴 会精彩!🔥淺墨╮落尘想飘的云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