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悠茱萸情【散文】
秋末的女几山被黄栌叶子染红,被野菊花打扮的黄中有紫,紫里有白,被杨树叶子的律动搅得纷纷扬扬。沟沟汊汊鳞次栉比渲染着成熟的妩媚,硕果与叶子争相摇曳,由绿到黄再到红,叶子没有熬过日子的煎熬,随风飘飘洒洒,而果实却在大山上书写着自信的箴言。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人人耳熟能详的古诗固然使读者对红豆寄情,但“北国红豆也相思”的名句恐怕读者甚少,这里的“红豆”与南国红豆有着本质的区别和形状之差,但相思的寓意却完全一样。颗粒硕大,透亮光泽,如琥珀玛瑙一般,切药用价值突出。重阳节的论诗还在争辩中,相思与相争是为了求证一个命题。 小城的火锅城里,昌谷人与女几等待一次酝酿已久的聚会,人未到而火锅已经烧的翻滚,煮一锅高营养的食材当然离不开茱萸做铺垫,滋补一下文化断层的缺憾或是滥竽充数的顺口溜,为今天的论证与明天的发展找到切合点。于是,帆影隐隐约约来了,朗月羞羞答答,花园婉约含蓄,幽簧姗姗来迟,一场热雪融化在电话煲里,让芷水一潭也泛起层层涟漪,继而趁着微醺的酒劲儿大家拟定了新的目标------ 文友王会斌一首《七律 茱萸》云:佳节每到倍思亲,夜半西窗总少人。月下花前追倩影,荒山野岭戴红裙。王维笔下寻常见,异客心头几度寻。世世生生终聚首,重阳节里梦归真。道不尽的兄弟相思,说不尽的离别重逢后的喜悦之情。这是当日驱车上山后,在茱萸林中吟诵两句,回家整理出的七律,在朋友圈中频频传送。 龙窝河以她最纤细娇柔的姿态,迎来第一波贵宾,也是为实现他多年的愿望而来。《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这些茱萸不仅具有药用价值,也成了乡思的象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又有多少人未知芳容!他们是幸运的,当站在东岭的最高处,树林间采摘果实的妇女们有说有笑地劳动着,时不时地还能传来掠带跳大神儿的歌声,《十二月》,花开年年。 按照未能搭乘便车的朋友嘱托,还是采摘一些果实给他们捎回去,当然不忘到此一游的留影和“折枝送原物,留得真佐证。”当晚,凝视案几上摆放的茱萸后,幽簧明月真的思绪泉涌,就赶写出《重阳节里寻茱萸》的散文,深得文友赞许。 其实采摘茱萸和加工的过程,远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需要爬坡,需要攀枝,需要在崎岖的山路上靠肩膀运输,早上躺着露水艰难上山,中午干粮、方便面和着开水充饥,晚时带着余晖疲惫的归来。为了不使70岁以上的老人负重下山,往返几趟接替她们。过称时除了不扣除盛具斤两外,尽量把秤杆压得最低。乡里乡亲的就算是帮忙,有经济补偿更要有人情。为了人情,朋友每天来烧火加工茱萸,为了人情同学拖着病腿来剥皮祛核,为了人情姊妹兄弟连续坚守半月有余,为了人情相互拿出自己家的漤柿、红薯、苹果,沙梨在树荫下一同分享------ 当机器配件损坏后没有配件时,从南阳紧急起运到嵩县白河,从白河到洛阳,由洛阳到灵山,在灵山接到后又专程送来连夜安装修复。这个过程需要多少热心人的鼎力相助,爱心接力就这么在两天之内传递,两天心系茱萸,两天爱心温暖,两天在感动中频频道谢。 老师带着学生来了,不为采摘茱萸而采摘,他们从中认识知识,体会人生,书写未来。仅把课堂搬到山上,把课本变成林地,就是尝试实践与课本知识的完美结合。听老师布置的作业周记,我想在学生们幼小心灵中,一定会描绘出五彩斑斓梦境,或许走出大山,或许改变大山,其意义非同凡响。“遍野菊黄扮杜鹃,凉风一缕动柔弦。茱萸不解相思味,霜月才识故里颜。秋暮迟来成画意,诗情远去入流年。登高再缅沧桑事,日落乡关起彩烟。”我的家乡并不美,却在诗人的笔下熠熠生辉。还是读读淑女秋芳的赠诗吧!“《九后游龙窝》丽日和风好个秋,龙窝惬步放歌游。一河碧水村前过,两岸黄花眼底收。坡上茱萸农正摘,田埂柿子客欣钩。归来细数萦怀事,寻古王君志未酬。”2018/11/1 22:36:54
举报不良信息
刺梅李龙乾秋水伊人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