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蚰子的记忆
蚰子的记忆今天有一老者来我的小店买东西,忽听得从他腰间传来“吱吱吱吱”的叫声,那叫声是何等的熟悉呀,脑细胞立马反馈:那是蚰子的叫声!我问老者这蚰子从何而来,答曰:“买来的”。我叫老者拿给我看,只见他慢悠悠从腰间掏出一个“蚰葫芦”,打开葫芦盖,蚰子立马自己钻了出来,只见那蚰子通身碧绿,两眼炯炯有神,果然是一个好叫蚰。欣赏着这只蚰子,一下子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小时候,我们家乡的黄河故道的田地里,每到夏秋时节,到处都有蚰子活动的影子,满田遍野都有蚰子的叫声。蚰子是一种昆虫,样子有点像蚂蚱,但身子比蚂蚱短。雄性蚰子叫“叫蚰”,雌性的蚰子叫“母蚰”,母蚰是不会叫唤的。叫蚰背部有一退化了的翼翅,这翼翅不是用来飞行的,而是用来发声的。鸣叫时煽动短翅,两翅摩擦就会发出声音,那声音时而悠扬动耳,时而抑扬顿挫,听起来绝不亚于爱乐乐团的顶级大师在演奏。你若有闲情逸致,细细听来,那叫一个惬意啊!蚰子最喜欢吃黄豆叶子,所以黄豆地、红薯地是抓蚰子的最佳场所。回忆起我第一次抓蚰子,至今难以忘怀。那时候我大概5、6岁吧,看见同伴们都有蚰子,我很想拥有一只自己的蚰子,在多次央求父亲替我抓一只未果后,决定自己动手。一天我利用中午放学的时间,一个人跑到地里去捉蚰子。说起捉蚰子,也得有技术和经验,我是第一次,准确的说顶多是碰碰运气。我听到豆子地里有蚰子的叫声,立马急切地循声跑去,谁知道那蚰子十分狡猾,每当我接近它,它立马就停止了鸣叫,就势下沉到豆棵中部叶子密集的地方隐藏起来,任我怎么找,就是找不着。可当我悻悻的离开后,它又爬上植株的顶端,依旧放声高歌,可当我转回身来,它有隐藏起来了。
如此反复多次,我还是一无所获。后来我想了个守株待兔之法——蹲下身来不出响声,静等它再次出现。那时候正值三伏酷暑,蹲在豆棵下,透不进一丝风,热的我汗流浃背、头脑发胀,两眼直冒金星。
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那蚰子见长时间没了动静,就慢慢的爬上枝头,煽动鞍子,唱了起来。我看得真真切切,这是一只绿色的健壮蚰子,两只长须像两根天线,背对着我忘情的歌唱,我心脏突突直跳,恨不得立马伸手抓住它。但是那蚰子离我尚有一定的距离,伸出双手也够不着,我接受之前的教训,不敢莽撞,慢慢的移动身子悄悄的接近它,眼看到了有效距离之内,我猛然用双手合力连同豆叶捂住了它!
我喜出望外,激动不已。我怕弄坏了蚰子,就缓缓地从手的一侧闪开一道缝隙,看见那蚰子果真在里面,我慢慢的捏住它的脖子,防止它逃跑。谁知道这只蚰子不甘被俘,张开巨型大钳,狠狠地咬住了我的右手食指,顿时鲜血直流,钻心的疼痛。我顾不上这些,细看那蚰子,已经被我弄断了一只腿,原本一直漂亮的蚰子已经变成了残废蚰子,尽管这样,我还是高兴了好几天。那时候,村里几乎家家都养蚰子。从地里抓来蚰子,装进蚰笼里,四周插上黄豆叶子或者南瓜花作为蚰子的食物,闲暇之余就可以欣赏蚰叫了。蚰笼一般是用高粱杆扣成的,其样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方的,有两、三层楼样式的,四周用彩色的秫秸蔑编织成各种花纹,看上去就像一件件艺术品。因我家没人给我制造蚰笼子,无奈只得自己动手。我参考了同伴们最简单的蚰笼,把高粱杆劈成篾子,编成两片带方眼的类似于芦席片的片片,然后把两片原料合在一起,再把长出来的篾条交叉穿插,然后用线把穿好的蔑条绑起来,就形成了中间空鼓起来的蚰笼子,因其外形像极了一只老鳖,所以这种蚰笼就被称作鳖笼。蚰子一般是绿色的,但是也鲜有棕色的,这种蚰子被叫做“铁皮青”,铁皮青要比普通的蚰子皮实,寿命长,叫的好听,是蚰子里面的珍品。有的人为了让蚰子多叫唤,就用青椒做食物,蚰子吃了就会增加鸣叫的次数。蚰子和普通昆虫一样,在自然环境下不能越冬,所以人们为了能够延长听蚰子叫的时间,发明了“蚰葫芦”,先前蚰葫芦是用高粱杆做成的篾子编成的,圆球形,两头留有圆形孔洞,用于投放食物或者供蚰子进出,平时用篾子把口封起来,防止蚰子逃逸。温度低了以后,人们就把蚰葫芦放在贴近有体温的口袋里或者用布条制成的特殊大“腰带”里,这样一般可养到年关前后。上小学的时候,在课堂上常有同学腰间传出蚰叫声而受到老师的训诫。如今,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蚰子已经销声匿迹,再也见不到它的踪迹了。现在仅仅在偏僻荒芜的黄河滩区,还能够找到少量的蚰子。物以稀为贵,如今蚰子也成了宠物,现在市场上每只售价在30到50之间,铁皮青每只在百元以上。人老了爱怀旧,蚰子成了我怀旧的记忆之一。我想,等我们这一代人没了之后,蚰子也会跟随我们一起消失,后代人只能够在文字里或者传说中去追忆蚰子了。
蚰子和蚰葫芦。这个蚰葫芦也是与时俱进,是用塑料条编制的。
【鸟鸣声和音乐 (Bonus Track)-Jamie Llewellyn】2017/9/20 13:10:11
举报不良信息
缘在8731太阳雨一生平安灯火阑珊《淡网》蓝天白云花田下,落雨理由好人一生平安(拒闲聊!)滴水成歌秋/mg雪儿水岸人家山人行如烟扯片月光下酒蓼山一叶爱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