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缝纫机
现在一般家庭很少见到缝纫机了,可在六七十年代,买台缝纫机,不亚于现在买辆轿车。我家有台缝纫机,论年龄比我还大几个月呢。那是1965年春,父母拿出所有的积攒托人买了一台上海产的标准牌缝纫机。除缝纫机机头是黑色外,机板、机器支架都是浅棕色。这台机器质量非常好,只是有一次搬家,把机器的腿颠折了,父亲找人焊上,现在还照样使用。母亲说过,哥哥都出生一两个月了,还没穿上一件衣服,用爸爸的大棉袄包裹着。连长的爱人见此情景,回家找了几件小孩衣服给哥哥穿上,看起来哥哥还是挺有福气的。那时候家家几乎很少买成品,都买布料做,如的卡、的确良、卡其、条绒、棉布等。布料也不是随便买的,得用布票。就这样,母亲最不愿麻烦别人,和父亲商量,应该自己买台缝纫机。就这样两人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两年后终于如愿以偿。母亲打小就不喜欢做针线活,但自从有了孩子,再难的事母亲都必须去尝试。那个年代,农业机械极少,所有农活几乎都是人工。母亲和父亲一样,又常年参加连队生产劳动,一年四季很少有休息日。而每逢过年又是母亲最累的时候。每当夜深人静,在微弱的冒着蓝烟的煤油灯下,母亲开始给我们哥几个做衣服,一律都是黄上衣、蓝裤子。她先找来衣服样子,照着衣服样子,在买来的涤卡布画线裁料。然后踩着缝纫机踏板发出“噔噔噔”的清脆的声音,伴随着一阵阵机器发出的催眠曲,我们甜甜地进入梦乡。有时半夜醒来,母亲依然还没有歇息,灯光将母亲瘦弱的身影映在墙面上,很高很大……大年初一,母亲早早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让我们穿上新衣服去拜年。我们立刻精神起来,穿上属于自己的新衣服,心情别提多高兴了!好像自己就是一名解放军战士,穿上暂新的军装,心里充满自豪!那时还不知道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与代价,以至于老年后颈椎腰椎都不好,经常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小时候,我们都很淘气,窜墙爬树,衣服不是这剐破了,就是那裂开线了,母亲还得抽出时间打开缝纫机补上。我们穿的衣服常常是补丁摞着补丁。在那个年代几乎都一样,老大穿小了老二穿,然后轮到老三。我上初中时,裤子还带着补丁呢。知青下乡那会儿,一个连队有缝纫机的户数并不是很多。大概我家的缝纫机质量好,父母又好说话,所以知青都喜欢用我家的缝纫机。每逢雨天、晚间或休息日,知青阿姨们或者拿一摞布料,或者抱一堆衣服,一用就是很长时间。机器也真争气,不管厚的薄的,它都不在乎,这也算是为知青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做出了一份小小的贡献!知青每次探亲回来,总不忘给我们带些糖果,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稀罕物!所以,我们每次见到知青叔叔阿姨都觉得特别亲。那年,二姨从山东来东北住了半年,由于水土不服,得了败血症,在汤原住院期间,正是这些知青悄悄凑了一大笔钱给二姨交医疗费,才使二姨转危为安,这个恩情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母亲后来费很大周折才弄清楚捐钱的名单,并慢慢还清全部钱款。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这台缝纫机还是那么好用,做起衣服来依然轻松愉快!可比我结婚时买的那台强百倍,那台机器要么吃薄不吃厚,要么折线跳线,真是越年轻的越不如年老的。然而,快八十岁的母亲却真真正正地老了,现在就是戴上老花镜也看不清缝纫机针孔了。这台机器伴随着母亲从年轻走向耄耋之年,伴随着我们家走过了风风雨雨,同时也陪伴了我们留在梦里的美好童年!这台缝纫机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家书,一张张、一页页都记录过去的岁月沧桑,翻一篇便能感觉到其中的酸甜苦辣……从中,我渐渐读懂了家的全部内涵;读懂了父母的艰辛与博爱;读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帮助;从中更明白如何去做到孝爱仁勤……2016-4-132016/4/21 8:13:47
举报不良信息
竹林康傲雪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