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宛转歌

    宛 转 歌

    晋 刘妙容

    月既明,西轩琴复清。

    寸心斗酒争芳夜,

    千秋万岁同一情。

    歌宛转,宛转凄以哀。

    愿为星与汉,

    光影共徘徊。

    闲暇无聊之时,翻动词集,见此《宛转歌》。凄怨哀美,动人心魄。

    词作者,不曾闻其名,“妙容”二字,当为才情女子,便考证其详,得如下记载:

    晋有王敬伯者,会稽余姚人。少好学,善鼓琴。年十八仕于东宫,休假还乡,过吴。维舟中渚,登亭望月,怅然有怀,乃倚琴而歌。俄有女子至,姿质婉丽,绰有余态,从以二少女。女郎乃抚琴挥弦,韵调哀雅,叹息良久,命大婢酌酒,小婢弹箜篌,作《宛转歌》,女郎脱头上金钗,扣琴弦而和之。

    意韵繁谐,歌凡八曲,敬伯唯忆二曲。将去,留锦卧具、绣香囊并佩一双,以遗敬伯。敬伯亦以物为赠。女郎怅然不忍别,且曰:“深闺独处,十有六年矣。邂逅旅馆,尽平生之志,盖冥契,非人事也。”言竟便去。敬伯船至虎牢戍。知此女为吴令刘惠明爱女,早逝,名妙容,字雅华。

    原来,词作者,乃幽冥异物,词所记,乃人鬼殊路,隔世离情!

    掩卷而思,此哀美之词定然不是已亡人所做,而词作者不及子建、陶潜声晓天下,若要佳作得以流传,恐是不易,作者或是词集编辑者便赋予诗词一个天上人间、穿尘凄婉的倾爱故事,加之世人对琴瑟相合、天长地久的向往,才得以让这样一阕幽雅之词亘古相传。

    看来我们的先人早于千年前便精于炒作之道,现今的推广之术,不是创新,不过是其传承而已。

    才子倚琴而歌,其琴音雅韵打动了逝于此处、同样深通鼓琴之道的少女,引其不顾阴阳相隔,为其抚琴挥弦、并作《宛转歌》相赠……纵然只是一个向壁虚构、引人悬念的故事,清亭洲畔、素月琴音、红颜一曲、星汉流转的唯美画面,清丽悠然,那一声长叹、袂风远去的怅然悲意,情韵无穷——

    宛转歌,歌宛转,西轩酒未暖;

    彼岸花,花彼岸,隔尘不复见。

    难成结,徒缱绻,青衫书渐浅;

    钗弦韵,覆漪涟,徘徊逾千年。

    【西关-群星】

    西关

    初春的暗雨潇潇敲打窗楹

    独坐孤庭 信手弄香凝

    南憩的飞雁遥遥悠悠北去

    日落石街曲寂

    她放了发髻 驻步那里

    镂空的酸枝窗前绕花絮

    手中轻丝衣 是谁新衣

    空对着咫尺天窗叹息

    岁过乞巧青春去

    玉琵琶一曲唱罢却没有人听

    清风也不解风情地扬长而去

    她带走的香气 不知哪里去

    翻开了诗卷又徒添悲意

    萋萋的泪水冲淡了粉黛眉宇

    纵玉光宝气却无人能同悲喜

    她守着嫁衣 韶华东去

    趟栊横木里怎能够深锁得住愁千缕
    2014/3/15 18:02:58
举报不良信息
高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