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错误生成精彩
课堂,就是允许学生们出错的地方,现在错了,学生们会记住教训,以后就会减少这样的错误 。老师在故意给学生设置陷阱、让学生们碰壁的过程中使学生增长了经验和智慧。 其实,我们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个人都可能犯点错误,经历过错误,我们会更加成熟,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儿子刚上一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和我谈话,说给孩子们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说,是最大的大耗子大,还是最小的小牛大?” “大耗子大!”好多孩子纷纷抢答。 老师又问了几个学生,他们也说是大耗子大。 当问到胆小不爱说话的儿子时 ,儿子小声说:“小牛大。” 后来老师让他们比划看到的最大的大耗子有多大,最小 的小牛有多大。孩子们终于明白了,说小的不一定小,说大的不一定大,要看和谁比。曾经我教了半年的三年级,孩子们笑着给我讲他们以前的老师问过他们的问题: “一斤铁重还是一斤棉花重?” “铁重!”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道。 “嗯?”老师反问。 孩子们根据老师的语气判定,一定是答错了,于是纷纷改口:“棉花重!” “嗯?”老师又一次反问。 两次反问,孩子们糊涂了:既不是铁重,也不是棉花重,还能有哪个答案么?所以孩子们都不做声了。 我知道,最终他们在老师的提示下恍然大悟,明白既然棉花和铁都是一斤,那么就同样重。孩子们之所以津津乐道地给我讲,是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次错误是个美丽的错误。有一次给孩子们讲工程问题。 我没照搬教科书的例题,而是稍稍进行了改编。 “要修一条长30千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需要10天,乙队单独修需要15天。问甲乙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孩子们很快列出算式: 30÷(30÷ 10+30÷ 15) =30÷(3+2) =30 ÷5 =6(天) 接下来,我说:“好,下面我们脑筋急转弯:我把题目中的‘30’改为‘60’,那么答案应该是多少?快速抢答!” “12!”大部分同学神气的说道。 “到底是不是12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我故作神秘的说道。 同学们仔细算了一遍,才知道答案还是“6”。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让大家思考。 一会儿,有个聪明的学生想出来了:“虽然要修的总长度变了,但是两队单独修的天数没变,说明工作效率提高了。” 我们又共同列出了算式: 60÷(60÷ 10+60÷ 15) =60÷(6+4) =60 ÷10 =6(天) 当我再把“60”改成“120”、“1200”、“15”、“3”等等时,同学们也不再上当了,确信结果还是“6”。 于是我说:“既然不管这条公路有多长,只要单独修的天数不变,最后合修的天数也总是不变的,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不给出这个数量,仍然要做出这道题?” 我把题改成“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需要10天,乙队单独修需要15天。问甲乙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这样,同学们自然而然想到了把这条公路看作单位“1”,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们用时间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1/10+1/15) =1÷(3/30+2/30) =1 ÷1/6 =6(天) 前天听北京名师华应龙讲课。 老师把7道题的题目和要求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 ,让学生先认真读题,然后再做,限时5分钟。 学生一看这么多的题才限时五分钟,赶紧抓紧时间做题。 时间到,老师问:“谁做完了?”无一人举手。 老师又让同学们看最后一条要求:“如果你认真读完了前面的7道题,那么就只需只完成第一题。你觉得这样的小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五分钟的到来,好吗?” 此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 一生对老师说道:“老师,你真是个大忽悠!” “哈哈哈!……”教室里一片笑声! “我怎么就忽悠你了?”老师问。 “因为这些题是你出的。”学生不服。 “那好,请同学们认真看第一条要求。”老师让一名学生念道:“请认真把试卷读完,然后请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老师问:“谁替我辩护辩护?” 一名学生说:“老师让我们先读完试卷再做题。” 老师幽默地说道:“你真是我的知己啊!” 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 “通过这件事同学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做题之前要认真审题。”2013/7/2 22:27:01
举报不良信息
疾风劲草猫干净涓涓细流恪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