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尘世之间,宛如繁花

    如果一定要设定一个环境,在狭窄的空间里,你能否通过一段不停的诉说让别人的情感得到解套?如果亮光是在蜉蝣的状态之中游离的,你是否可以看到前尘俗世之间染指的情感得到安慰?
    我所见到的,不过是沉醉在黑暗之间的亮光,我仿若见到的,是你伫立于寒风之中的等待,眼眸里尽是哀愁,诉不尽今生的情感。我在灯火阑栅之处,等一个回眸,用颤栗的动作,为自己所有的故事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题记

    黄碧云说:“生命是:你期待莲花,长出的却是肥大而香气扑鼻的芒果。我只想很微小的,纵使也是微微放任的,但我又不会骚扰任何人的生活着,没有人要逼害我,也没有人要孤立我,我不那么重要,但就这样莫名其妙无法以我愿意的生活方式生存下来。”

    在微哑的空间里找到一丝丝的期待,似乎能够让内心得以安生。但期待终归是期待,奈何结果却与想像之间发生了差距。哪怕是多么地细微,却足以扼杀了昔日的期待,剩下唏嘘无尽的概叹。

    世间最好而有带着点滴安宁的心理状态必定是可以轻噘一杯铁观音,阅读一本好书。有些时光一直都是疏离与身心之上的,慢慢地走失,似乎失去了一位可以倾诉的挚友。却在逐渐熟悉之后呈现出越走越远的疏离感,无限唏嘘的悲痛,涌动成一条条河流。

    人生是一场不断告别与前进甚至是回首的旅程。告别,以一种固有而骄傲的方式来进行。回首,在挥手告别的时候,回头看看有限而绚丽的旅程。前进,回到花开的那一天,昂首前进看樱花烂漫的时候。

    在我的记忆里,可以隐藏很多的秘密,我开始犹豫选择哪种方式来进行比较合适?诉说,一直都在进行中,你可以听到我所说的故事里所蕴含的力量,或许会有些撕裂的伤害,或许会有些欢快的乐曲,又或许又迷茫的方向感?叙述,一直都在表达中,你可以看到我叙述的背后里所有的亮光点,或许会有些许微妙的斑斓,或许会有些许暗哑的黑暗,又或许又无穷的思考与表述?

    孤独是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融入某个环境之中,以跳脱的姿态去看这个世界的云起云涌。人生有味是清欢,味,除了用口尝,更要用心感觉。粗茶淡饭的生活,从最细微的细节里得到幸福的升华,无须要太过执着于尘世之间的苦痛,从最苦痛的源头来找到可以让自己快乐的方式。

    一杯茶,一碗饭,都是生活,生活其实是一种升华。你可不可以在这个细微的日子里看到自己的快乐,衍生出一种让自己安宁的方式,此乃福分。惜福比享福重要,经常在山上见到从缝隙里攀援生长的植物,总是会感叹它顽强的生命,在大千世界之中,植物都能这般的顽强,我们又为何不能够珍惜当下的生活并且让自己变得快乐?

    《佛经概说》里写过:“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呼吸之间,是生命的描述与表达,世间之事因缘际会下,衍生出种种色空相,心境开朗了,自然能够变得通透。

    有些哲学在生活之间会变得显浅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往往是能够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有所拉拢。“修身治国齐天下”修身,作为一种让自己内心宁静的方式,往往是能够让自己的心境得到更多的感悟。无论是哪个阶段,修是持续的事情,修行,在生活中得到不同的感悟,当我们看到山水之后,往往会感悟到静动之间的结合体,相互相承,成为一种赞叹,衍生种种无尽的生机。

    禅,是生活,人生的减法。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林谷芳说:“不论你钱赚多少,总有你可以当下安然之处。但多数人都把生命浪费在懊恼过去和策划未来中,无法领略当下的美好。”良辰美景在心中,未来很长,规划虽然要有,但重要的是当下,安然是一种快乐。你看透万物的种种因由,皆因你的心内还有很多尚未实现的愿望,为何一定要抱着这些愿望来让自己的人生不断地成为曲折而充斥着期待性的过往?

    当下的活着,是一种人生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回首里能够有所安然与快乐的,是最大的得着。加法是累积,但并非是一直拼命加,以多元的标准去适当调整不同的结果,唯一性似乎有些太过强人所难。人生的经历虽然是累积的过程,但累积到一个高度,适当调整,说不定会看见更青绿的连绵的山丘,而不是站在高处看着脚底下的所走过的路途。景色在心中,在身边,试问你是否停下来看过这些脚下的美景?

    林夕写给古巨基很多歌曲都含有佛理,佛理是通透的,它能够让别人有种解套的快乐。从最痛的过程中提炼到不执着的快乐,亦未尝不可。《花不痛》和《爱得太迟》都含有很强的佛理,水月镜花之间虚幻,是否真实如你心中种种的欢喜?是否我们都曾经迷惘,从迷雾的感情到晨曦初升的温煦,是否有所得着?“我”是佛教的主题,皆因我而衍生出种种的因由,红尘之间,因缘之间的聚集,大多数的时候都不过是一种因果关系。

    你种下什么种子,便能够收获哪种果实。但并非所有的果实都是清甜的,任何苦涩的果实未必是人为的结果,很有可能是阳光与雨露的不足,养分的不够,从而让果实长得苦涩。但中间的种植过程,始终都是一种缘分的收获与得益。若是必须计较果实的甜味,而忽略了种植之间的因由,会不会折射出你在寻找快乐的种种内心上的缺失?

    物理上讲究参照物,以一个固定的参照物来进行对比从而判定是否动或者静。心境亦是能够参照的,观不是世间的观看,你需要静心看看你内心的样子。记得我跟自己说过,无论如何,一定要做自己真实的样子,即使别人不接受,但你的真实真的不能成为缺失的一部分。一旦缺失,很难找回最初的完整。

    有很多尚且不懂的事情会逐渐明白。有很多东西,尤其是感情,其实从浓转淡的过程里,又有谁会真的一直陪伴?当我接触佛经的时候,我开始懂得一些身边的福分,而不是不断地去奢求一些尚未发生的事情。人世间,世故,情感,都如风缥缈。却无法阻挡能够入侵心脏的可能性。但我感谢林夕,让我爱上佛理。这是能够让我获得更多内心之上温和而饱和的方式和来源。

    浩瀚的太虚里,有很多神秘的传奇,幕幕历史记载了昔日的辉煌,是非人世不过转头皆成空。有谁能够赌得过浩瀚而席卷过去的历史前尘之间?百年孤寂,所有以为能够携手的,通通都埋葬在尘土里,凝聚成空寂的寂寞?你在我看不到的空间里不曾回眸,遥远之隔,毫无因果可言?若时光倒流二十年,我又是否把你当成前世的偶像,在坟冢里埋着彼此之间空洞而孤傲的过去?

    尘世里,瞬间的永恒被咏颂。貌似瞬间这种定点会成为值得铭记的符号,从而忽略了实质的内涵。表面的迷雾,往往阻碍我们思考本质,即使迷雾多美,阳光会把它蒸发得干净。电光幻影,不过是水月镜花的迷雾,乃着相,非本相。本相,是具有空相的,就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到:“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谓空,是没有了主体的空性。

    通俗来说,空,是一种真实,是褪去表层迷雾的本质。清水始终都是水中月的衬托,到了某个定点,始终都会回归到它最本质而真实的相里。而不是一种衬托,佛经让我明白了返璞归真,人生在修行之中找到自己最初而最真的样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所明白的事情越来越多,也开始懂得,在岁月沉淀之后,你会提醒自己需要修身养性,令自己的身心得到一种安宁而不执着的解脱。

    荣誉与名利只能属于某个阶段或是人生之中某个时刻的肯定,但并非能够跟随一辈子。身外物,只能够让本心看到更多的迷雾,更甚的是,利欲熏心会渐渐丧失本真的真心。亲情也许是因为彼此之间的血缘关系,但若是亲情都能够疏离,那还有什么可以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得以靠拢?

    沟通,是最困难的问题。无论是哪种方式,所表达的问题,与你想要得到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开始明白为什么对於熟悉而又带着亲情的人往往是疏离,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我相信人到了一个定点之上,会逐渐修身养性,提早修身养性,对於自己的心境亦是有莫大的好处。茶饭之间的细碎生活,能够让你暂且安宁,你尚愿意保留一直下去,亦是幸福之事。

    尘世之间,繁花细碎,你不过是轻轻捻指,便倒转流年。捻指之间,能否有所得。貌似离去在某种确切意义之上,只能是你内心相对澎湃的心情。带不走的,是故乡的云与朗月,带走的,是伫立在尘世里能够沉淀下来的温和而缠绵的记忆。

    张家瑜在《我开始轻视语言》里写到:“我走出了花莲,才发觉它的独特,就如那黥面的原住民老妇一样,到那儿你都有着一个标记,青绿的面部图腾和山风海雨,都成了背在肩上的鬼影,你老觉得有点驼有点重。”

    世间在万物之间得以流逝,随着世界的变迁,任何得以保留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安静的传承。薪火传承,能否在漫长的旅途之上得到更多的味道,道路,甚至于是更多的可能。愿在尘世花开里,看见你眉眼之间的笑靥。于人潮之中,看到引人注目的亮光。然后会逐渐看见自己内心最温煦的深处,有着最真实的样子。作者:洛漾熙
    2014/2/4 23:34:06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