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文学院诗十期红鲤老师第七讲律诗起承转合之合及(卷帘体)
我们知道,诗有正体杂体之分。其中,古体诗和近体诗为正体,正体之外的诸体为杂体。杂体又称异体,在内容体式的选择,功能效果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都比较特殊,如竹枝、回文、打油、宝塔、剥皮、嵌字等,古今流行的辘轳、卷帘等也属杂体。卷帘体诗的特点大致是:一 、名称起于生活现象。卷帘,顾名思义,卷起一张挂着的竹帘。写卷帘体诗就像卷起一张竹帘的过程与结果。古代门窗多挂帘子,起挡风或遮避作用。人们也许从每天挂帘卷帘的生活情趣中联想起作诗来,把这种诗形象地命名为卷帘体实在很洽当。二 、卷帘体诗的创作有以下几种:1、自行制帘,再卷帘。 创作过程分两步:第一步制帘,即先写一首帘体诗挂起来。这种帘体诗有其特点,题目往往是四字成语,且多为并列关系,如春夏秋冬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梅兰竹菊或阳春白雪 栁暗花明等,然后按题目所示,每一字起一句,成一四句绝句,也可以是律,成藏头嵌名诗。也有不用四字成语做藏头嵌名诗的,只写一首帘体诗挂起来。第二步卷帘,即按帘体诗写卷帘体诗四首。其特点是,第一首第一句用帘体之第一句,第二首第一句用帘体第二句,第三首第一句用帘体第三句,第四首第一句用帘体第四句。按帘体诗句含义接续写,这些诗,必须相互应和,互有关联,融成一体,并且押原韵。如:绝句·四季吟(卷帘体)诗/红鲤春风梳柳打鹅黄,夏雨淋湖新藕藏。秋溢重山枫色染,冬飘瑞雪野茫茫。大家看出来了吧,这是一首嵌题目的藏头诗。挂完帘了,按此四句开始写四首卷帘诗一、春风梳柳打鹅黄,大地复苏泥土香。紫燕穿梭裁绿意,耕牛往返驭犁忙。二、夏雨淋湖新藕藏,红颜翠盖水中央。波推潋滟鳞云锦,风度清幽诗画廊。三、秋溢重山枫色染,霜栖篱菊紫霞光。喜收五谷丰新月,冷却繁华满目凉。四、冬飘瑞雪野茫茫,无尽相思入画堂。不喜百花多妩媚,只寻梅韵一枝香。说一下,卷帘体诗须每行一句排列,才能看岀卷帘之势,如每行二句则不可。这样形象地将帘体诗一句一句地卷起来,才名符其实。2、以他人诗作制帘,再卷帘。也就是用他人或者名家名诗作帘体句,如用郑板桥绝句<竹石>为帘体,每句作一首成四首卷帘体诗。我们看一下:读郑燮《竹石》有感 依韵卷帘四首诗/红鲤挂帘: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卷帘: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缘生此处自葱葱。霜欺雪扰繁枝翠,且作甘霖润绿蓬。二立根原在破岩中,力摒蓬蒿傲冽风。节挺心虚昂向上,清寒独守志如虹。三千磨万击还坚劲,隐忍寒侵酷暑蒙。幸遇几多风雨砺,云山峰顶傲苍穹。四任尔东西南北风,沧桑笑对意非忡。功名利禄云烟过,结友青山梅与松。3、不制帘,直接卷帘。也就是随意立题,写出一首,第二首的首句是第一首的第二句,第三首的首句是第一首的第三句,第四首的首句是第一首的第四句。这种卷帘体诗,一般绝句是四首为一组,当然可以是律诗,就要八首为一组。(不过律诗比较少)但因无挂帘之参照,其巻帘之势看不清楚。今天的作业和下期一起给大家两周的时间,写一组卷帘体,可用郑板桥绝句<竹石>为帘体,写四首卷帘诗,也可以“冬韵”为意自行制帘,写五首卷帘体诗。要求是七绝,须做到语句流畅,立意明确。评阅点评以是否符合格律要求为主。依然是,有难度卷帘的朋友可以选写其中两首。挂帘: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和上期一样,卷帘体的作业成后,发大群一份,以便集锦。欢迎没有学号的朋友参加。)古典文学院诗十期红鲤老师第七讲律诗起承转合之合及(卷帘体)大家晚上好!今天来说说怎么结尾。之前我们聊了格律诗的起、承、转,那么,起承转合的合句就是合一篇的终结之意。要根据开始确立的中心思想,来确定结句以什么为主。可以以自己为主,可以以景为主,也可以以情为主。总之,“诗言志”,合句应是一个“省己、省人”的收场。(省,读xing)这个收场可以是对上文景与情的收场,也可以对上文的情再作延伸。就是语言虽尽了,但是由语言所制造出来的意境未尽,让读者读完全篇后,会根据个人的情况往更深处感悟。是情景抒发到一个极致后的感悟。其实,合句就是合题,就是包容,包容起来了才是一个整体。如果诗的题目是全诗画面的一个标注,那么合句就如同标注的立意体现。例如:《送友人》作者: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个合句就是充分体现《送友人》这个立意上,来表现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挥手告别时候,连马匹都依依不舍,何况人的心情呢?合句不要拖泥带水,要紧接转句,干净利落的合。这就要求,不要继续还停留在转句的意境上以一字或两字接转句,使其连接、不断裂,要以意为上。可以明示,也可暗示,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也就是说,诗歌的“合”,是全篇的关键所在。它明确主旨,拓出远神,感染读者,抒发情怀,勾起读者遐想等收结全诗。正如宋朝洪迈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明人谢榛也说:“结句当如敲钟,清音有余。”大家记住:“一篇之妙,在乎落句。”“结句当如敲钟,清音有余。”下面我们还是具体看一下,诗歌的结尾,有以下几种方式:1、抒情收尾。即通过抒情议论,升华意境。如杜牧《赠别》之二: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此诗抒情的结句,是点睛之笔。读者不难想象,那彻夜淌滴的烛泪,不正是男女主人因离别而在伤心流泪吗?蜡烛尚能“替人垂泪”,离人之悲,更何以堪!意境深远,韵味绕梁。2、以景收尾。即以景结情的写法,往往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洞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此诗是以景结情的佳作。结句季节是春天,时间为夜晚,地点是郊外渡口,行人及船夫皆无,空空的渡船只剩悠然、漠然了。掩卷之余,读者仍能感悟到诗人当时的处境和矛盾心情:选择出仕,自己有志改革却力不从心;选择归隐,不正像水急时的野渡横舟吗?景中含着扰人的忧思。3、设问收尾。即以发问、反问作结。问得巧,发人深省!如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此诗通过结句的明知故问,诗意拓展了:写出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不仅美在蛾眉,更美在一片等待中产生哀怨的苦涩、纯真的相思之情。巧妙一问,还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美人怨恨的原因是什么?是单相思?还是男子另有春花秋月?……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矣。4、根据题目收尾根据题目收尾一般有三个方式A、就题目收尾根据我们诗的题目来收尾,一般是指命题诗的扣题B、从题收尾也就说根据题目我们写出的某些情感或思想来收尾C、就题目用虚笔来收尾比如:杜甫《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结尾“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意思是说鹰从画上下来去搏击凡鸟,来衬托画鹰的人的高超画艺。诗歌的结尾,除上述四种常见外,还有:陈述式:如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比式:如李白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对仗式:如柳中庸的“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另外还有用议论来结尾的等等,以后涉及到的时候我们还会深入的讲解。结尾应如何去“合”,笔法很多。用景、情语收尾要注意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但最终离不开一个原则: 合,必使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回味无穷。总之,起句和结句。要做到一点就是“起的自然,结的深远”,首尾相映。从上述看来,诗歌的起、承、转、合,对一般诗歌爱好者是有帮助的,但对于艺术修养精深的诗人,他们就不会被这些手法所束缚,正像“文亦有法,文无定法”一样,形式最终还是为内容服务。大家注意这句“文亦有法,文无定法”,有的诗友喜欢强调“文无定法”,岂不知,凡事都是要从两方面看的。像陆游在《文章》中所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确如此!胡应麟也在《诗薮》中感叹道:“太白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好了,起承转合就先介绍这么多了,在以后的交流中我们还会涉及到起承转合的其他内容的。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卷帘体。11/29/2017 8:04:27 AM
举报不良信息
添盐米语洒家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