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爱三则

    论爱三则

    爱情里的独裁与自由

    在爱中,人们常常渴望他人为你的自由而甘心情愿奉上自己的自由。对自由的放弃,意味着对爱情的忠贞。

    我们为爱上一个不自由的人而伤心遗憾。可是,当我们爱上一个自由的人时,却渴望他放弃自由之身。

    爱在山崩地裂的时候,我们甘愿成为恋人手上被饲养的小鸟或是被驯服的豹,也希望对方如此。然后有一天,我们开始怀念在空中飞翔和在林间跳跃的日子。

    我们甘愿征服自己的自由,也只能维持一段短暂的时光。地久天长的爱,不是用誓言来为对方戴上手铐,而是用信任把他释放。

    你和我知道,爱情里并没有绝对的自由,心里牵挂着所爱的人,默默信守彼此的承诺。天涯海角,总是思念着他,被他占据着,这岂是全然的自由?

    何谓自由?

    年少的时候,自由带点任性。后来,我们用自由来兑换爱情。你是我的,你的自由也是我的。

    然后,有一天,我们猛然觉醒,自由是内心的安静。我可以心安理得去做想做的事。我是自由的,没有背弃我自己。我是天上的鸟,你是林中的豹,各有自己的一张版图,只是我们刚巧相爱。

    爱之故意

    爱情有时是突然间发生的,有时是故意进入的。而多数爱情都两者兼备:如果不是一直的期待,爱情也不会突然发生;一旦发生,爱情的持续有故意的成分。

    当迷恋发生时,像醉酒,像在雾中,对象的本质被虚构,被歪曲,被美化,被遮蔽。一旦清醒过来,一旦来到光天化日之下,对象的真实状况显现,迷恋就结束了。

    如果继续沉溺,必定有故意的成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是吃五谷杂粮的血肉之躯,完美是谈不上的,这一点,人只要没有喝醉,只要不是耽于雾中,就会看得清楚。但是,爱需要完美,至少在想象之中,所以就有了故意忽略对象缺点和不完美之处的倾向,从而进入非理性状态,甚至进入福柯爱研究的“谵妄”状态。

    人生的大多数时间,理性占据统治地位,但是也不妨让非理性偶尔放纵一下,也就是说,偶尔的疯狂能够使得生命比较容易忍受。如果人一直清醒,清醒到死,也是很乏味的。

    论爱

    你垂询什么是爱吗?当我们在自身思想的幽谷中发现一片虚空,从而在天地万物中呼唤、寻求与身内之物的通感对应之时,受到我们所感、所惧、所企望的事物的那种情不自禁的、强有力的吸引,就是爱。

    倘使我们推理,我们总希望能够被人理解;倘若我们遐想,我们总希望自己头脑中逍遥自在的孩童会在别人的头脑里获得新生;倘若我们感受,那末,我们祈求他人的神经能和着我们的一起共振,他人的目光和我们的交融,他人的眼睛和我们的一样炯炯有神;我们祈愿漠然麻木的冰唇不要对另一颗心的火热、颤抖的唇讥诮嘲讽、这就是爱,这就是那不仅联结了人与人而且联接了人与万物的神圣的契约和债券。

    我们降临世间.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某种东西,自我们存在那一刻起,就渴求着与它相似的东西。

    在思维能力的本性中,我们隐隐绰绰地看到的仿佛是完整自我的……个缩影,它丧失了我们所蔑视、嫌厌的成分,而成为尽善尽美的人性的理想典范。

    当我们在大干世界中寻觅到了灵魂的对应物,在天地万物中发现了可以无误地评估我们自身的知音(它能准确地、敏感地捕捉我们所珍惜、并怀着喜悦悄悄展露的一切),那末,我们与对应物就好比两架精美的竖琴上的琴弦,在一个快乐的声音的伴奏下发出音响,这音响与我们自身神经组织的震颤相共振。这就是爱所要达到的无形的、不可企及的目标。

    因此,在孤独中,或处在一群毫不理解我们的人群中(这时,我们仿佛遭到遗弃),我们会热爱花朵、小草、河流以及天空。斯泰恩说,假如他在沙漠,他会爱上柏树枝的。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人就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苟延残喘的只是一副躯壳。

    Network text editor RUI

    2016/6/24 21:54:55
举报不良信息

 

 大  小